探究网络流行元素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路径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   作者:林枫
[导读] 自“互联网+”教育改革活动稳健发展以来,如何将信息技术、网络资源转化为教育力量,成为教师要关注与解决育人难题之一。其中,网络流行元素作为“互联网+”教育资源,不仅与学生新时代喜好与关注要点有重合之处,还能整合配置教改资源,有利于教师扩充教材内容。本文通过探析网络流行元素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路径,以期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质量。

林枫    沧州市第十中学  061000
【摘要】自“互联网+”教育改革活动稳健发展以来,如何将信息技术、网络资源转化为教育力量,成为教师要关注与解决育人难题之一。其中,网络流行元素作为“互联网+”教育资源,不仅与学生新时代喜好与关注要点有重合之处,还能整合配置教改资源,有利于教师扩充教材内容。本文通过探析网络流行元素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路径,以期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质量。
【关键词】网络流行元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2-178-01

        网络流行元素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具有如下价值:第一,有效推行信息化教改战略,从教育资源扩充角度出发凸显“互联网+”教学作用;第二,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指引教师搜集网络流行元素并创新教学方案,为学生树立文明入网意识,从网络中汲取之于全面发展有益内容给予支持;第三,加速初中院校成为“智慧型”校园,以教改为导向,提高数字技术、信息系统、多媒体设备、教学软件优化升级有效性。基于此,为助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与时俱进,探析网络流行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有效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材为基,找准初中道德与法治网络流行元素融入立足点
        教材是教育专家学者经过不断研究与实践所得必要育人工具,为此教师需在充分掌握教材内容并了解新时代教育需求前提下找准网络流行元素融入端口,提高网络流行元素利用率,保障学生能在有关元素指引下高效学习并有所收获。例如,教师在进行“认识自己”教学时,可从网络流行心理测试题目中予以筛选,为学生通过网络心理测试了解自身性格特点、闪光点、发展潜力提供参考,为导入本节课教学内容做好铺垫,使学生能在兴趣指引下提高学习效率。再如,教师在进行“和朋友在一起”教学时可将网络大热一时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敖丙与哪吒之间的友谊视为案例并引领学生加以讨论,使学生能感受到友谊的力量与魅力,继而能珍惜身边的朋友,在朋友遇到困难时能互相帮助,从敖丙与哪吒的友谊中汲取成长养分,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网络流行元素的科学利用提高育人质量。



        二、创新争优,丰富初中道德与法治网络流行元素融入教学活动模式
        创新是网络流行元素高效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重要手段,这就需要教师了解网络流行元素,用“泛文化娱乐”视野筛选可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的元素,保障网络流行元素为立德树人服务,同时可调动学生学习互动自主性,达到创建高效讲堂目的。例如,教师在进行“网上交友新时空”教学时可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将发生在网络上的真实交友事例视为分析对象,为引领学生一分为二看待问题,树立网络空间谨慎交友意识,教师所选案例需丰富多元,切忌一味抨击网络交友,使学生能通过案例探讨端正交友态度。与教师利用网络流行交友元素面向学生灌输网上交友方法、原则等理论知识相比,探讨真实网上交友案例更能增强学生共鸣,用鲜活的实例取代枯燥的理论知识,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得以提高。再如,教师在进行“家的意味”教学时可将家族微信群这一网络流行元素纳入到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分享家族微信群中的趣事,有些学生表示家族群平时并没有动静,一旦有人发红包就会点燃家族群的热情,就算红包只有一分钱大家也乐此不疲的抢,继而通过讨论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家庭的温馨,深切体会“一分也是情”这句网络流行语的内涵。相较于教师直接开展育人活动,网络流行元素能有效点燃学生思考与讨论热情,在此前提下削减道德与法治教学阻力,为此教师需不断改进网络流行元素应用方法,为发挥该元素育人功能提供保障[1]。
        三、系统深入,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网络流行元素融合育人体系
        首先,教师需打破课堂壁垒,积极了解、学习、筛选网络流行元素,如二次元流行文化、大热IP、网游等,同时根据新课标、道德与法治教材、立德树人要求融入相关元素,确保网络流行元素具有教育意义;其次,教师需在“互联网+”教改活动加持下创建数据库,赋予网络流行元素搜集及调配灵动性,保障相关元素具有实时性、发展性、共鸣性,能启发思考、引发探讨、指导实践;最后,教师需自省反思积极教评,在完成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任务后剖析网络流行元素引用优势及劣势,以此为由进行教研,例如教师在反观网络流行话题、人物、事件等元素应用结果时发现存在趣味性较强、知识性较弱问题,为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入“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视为关键词指引学生填充导图,旨在重申道德与法治重点内容,透过网络流行元素表象看到道德与法治本质,使学生能随之增强综合素养[2]。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上网不可避免,为增强教学共鸣,调配“互联网+”教改资源,教师需妥善运用网络流行元素,这就需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研读教材,找准有关元素与课堂教学活动融合育人立足点,立足实际加大网络流行元素融入方法创新力度,同时赋予教学活动系统性,使网络流行元素能发挥教改作用,继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新时代改革质量。
参考文献
[1]卢祥红.网络流行元素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路径分析[J].读与写,2020,17(10):42.
[2]林洁静.网络流行元素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路径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4):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