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批注式阅读,助力小学语文自主阅读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   作者:邓玉香
[导读] 批注式阅读是是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素养的有效途径。统编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把学写批注编进了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中。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为例,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以便在课后自动阅读。在批注阅读的辅助下,学生不仅可以和文本实现快速对话,还能获取专属于自我的阅读体验,情感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升华,通过批注阅读,学生将更容易深入文本内核,从而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邓玉香    福建沙县翠绿小学  福建  三明  365050
【摘要】批注式阅读是是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素养的有效途径。统编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把学写批注编进了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中。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为例,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以便在课后自动阅读。在批注阅读的辅助下,学生不仅可以和文本实现快速对话,还能获取专属于自我的阅读体验,情感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升华,通过批注阅读,学生将更容易深入文本内核,从而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自主阅读;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2-183-01

        批注式阅读是指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精彩片段、重点语句等,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注的读书方法。
        一、批注式阅读应用价值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有学习阅读的动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采用批注式阅读的教学方法。在小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养成随时批注的学习习惯,从而充分感知阅读材料的整体语言和思想内容。
        批注式阅读,是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归纳、比较的方式,在文本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方便记忆的方式对文章中的重要内容或者疑问处进行标记。学生掌握这一阅读方法,有利于其对文章的整体内容和结构层次形成自己的认识,对表现手法的应用和思想感情的梳理,以及文中的语言结构特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进而促进自身阅读水平的提高。
        二、启动预习任务,促进阅读批注
        在早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重视预习,这在本质上对学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有了课前预习的准备,学生只需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讲,就简单易行了。因此,教师需要在启动预习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方帽子店》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其一,针对生字词等基础知识,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课文,同时认识本节课“橱、改”等7个生字,尤其注意多音字“嚷”的写法以及读音。其二,默读课文,梳理课文主要内容,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如果具有难度,则以复述文本为主。其三,了解文本表达的情感以及思想,了解旧事物被新事物淘汰的规律。在布置了预习任务后,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批注的方法。对于生字词,则直接在课文上注音、组词即可,同时圈出较难理解的字词、词组。针对文章内容复述,则在教材空白处进行记录,同时还可以写下自己对文章的阅读感悟。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要做到“手随眼到”,通过批注备注自己的阅读所得,从而有利于学生课堂复习巩固。



        三、指导课中阅读,批注记录心得
        课前预习结束后,学生们记录了很多自己的阅读感受。在正式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指导。在集中化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认识,而且要向学生传授新课程知识。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课堂上会涌现出更多的新思想、新知识,也需要加以注释和记录。为了在课堂上记录教学信息,记录学生的新感受,教师需要以批注的方式鼓励学生继续阅读,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鹿角和鹿腿》一课时,教师给予学生一些阅读小贴士:请试着找出小鹿对鹿角、鹿腿认识的变化,体会文章中的道理。根据教师提供的阅读建议,学生对课文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批注阅读。此时,教师进行巡回式检查,看看学生都留下了哪些批注。有的学生在课文第2-5自然段旁备注:“小鹿遇到危险前,对鹿角赞赏有加,对鹿腿拼命抱怨。”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基本上把握了文本的主要内容。但是有的学生却写出了这样的批注:“鹿角也很厉害啊,可以用来顶狮子,并不是毫无作用的。”这时,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写小鹿前后态度的区别?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重读课文,注意重点,发现作者的目的是教我们辩证地对待自己,学会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此时,学生们才真正理解了文章的内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根据学生的笔记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以提高教学效率。
        四、关注课后扩展,设计批注任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还要注意课后拓展。课外拓展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课堂学习,而且有助于学生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相对单一,教师需要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推荐一些值得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外学习方案,布置学生课外文本批注阅读任务。
        例如,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不同的课后阅读任务。针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将生字词学习作为核心内容,同时简单了解课文内容即可;针对语文素养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看看《海的女儿》和《卖火柴的小女孩》有哪些表达方面的区别以及相似处,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阅读心得、想法写在书中。如,有学生特别喜欢文中这段,“小人鱼把她洁白的手臂倚在船舷上,向东方凝望,等待着晨曦的出现———她知道,头一道太阳光一出现她就会灭亡……”对此,该生留下了这样的一段批注,“我想,小美人鱼一定很爱王子,所以不愿意让他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宁愿一个人承担化为泡沫的结局。为什么小美人鱼这么可怜,不能获得自己的幸福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批注获得更好的课外阅读体验。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更要注重课外环节的拓展。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课后批注的阅读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总之,批注式阅读是一种注重学生个人体验、情感和思维的学习方式。让批注式阅读贯穿于学前、教学和课后,将进一步提高批注式阅读的应用效率,使学生的阅读更加个性化。
参考文献
[1]王彩霞.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意见分析[J].才智,2019,(30):169.
[2]黄国才.领会编排意图用活阅读策略“范例”[J].小学教学,2019,(01):14-17.
[3]陈雅.运用批注式阅读提升学生学习力[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09):4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