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小任
徐闻县迈陈镇白坡小学 524146
摘要:众所周知,课前预习是所有学科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准备之一,有效地开展以及设置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能够大大影响学生对于学科学习的主动性。小学时期中年级语文教师如果在教学期间重视课前预习工作,能够大大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然而,完成好课前预习的关键在于教师对于预习方式的指导。教师只有掌握了课前预习的现状情况,研究出相关的策略,才能够有效推进小学语文课堂的稳步发展,提升课堂整体效率。本文正是基于此,首先分析了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现状,之后总结了相关的策略,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小学 中年级 语文 课前预习 现状 策略
前言
在如今新课标改革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教育观念以及模式有了非常大的创新和发展,教师在日常教学期间也越来越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中年级语文课程教学效果,对学生采取更加有效的课前预习教学方式以及模式极为重要。小学语文中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期间必须要将教学实际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结合,提升学生的预习以及学习情况,让学生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情况,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一、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现状分析
(一)课前预习方向不明确
以往的研究发现,在如今的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的语文教师依旧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程的课前预习作业时教学模式过于陈旧,造成班级内很多学生并没有形成明确的课前预习习惯。教师如果依旧采取以往老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资料的搜集,学生在学习上将会过于被动,失去了教学期间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此外,还有非常多的教师对于学生课前预习资料收集工作过于忽视,导致学生在学习上出现懒惰心理,处于浑水摸鱼的情况。因此,教师如果想要对这一现状进行改变就需要从自身开始改变,对自身教学模式以及习惯进行改变,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在授课之前表达清晰每一项要求,提升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在正式上课时,也必须要重视学生课堂之前预习工作的成果,对学生进行鼓励[1]。
(二)课前预习方式单一
小学中年级学生在进行小学语文课程学习时的课前预习资料搜集期间依旧非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日常生活都围绕着家庭和学习展开,自身获得资源的方式较为单一,大多数的学生进行课前资料收集时所整理的内容都基本相同[2]。在课前预习期间,如果班级当中的所有学生所收集到的资料都大同小异,没有缺少亮点的东西,将会大大违背教师让学生收集课前预习资料的目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对患者采取预习指导期间,必须及时摆正学生态度,让学生意识到课前预习工作的重要性,才会在进行课前预习时尽可能地开拓自身思维。
二、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现状及策略的研究实践
(一)传授并指导高效的预习方法
小学中年级学生在完成课前预习任务时是否有效果,是否能够在上课期间有所帮助地重要原因在于学生是否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预习[3]。为此,教师在教学期间必须先教会学生收集资料,之后再对其进行分析,从其中找出较为有效的内容,再将其运用到课程学习当中。例如,教师在教授《九寨沟》这篇课文时,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资料的收集,同时对自身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深入思考,发现收集资料和课文的相关性,判断其能够让自己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以此作为依据对资料进行判断。
(三)精心设计预习任务,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期间想要获得比较好的预习效果,首要的工作在于提升学生对于预习任务的兴趣。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的原因,自身对于学习的兴趣越来越低,学习已经逐渐成为了机械化操作,所以,教师在教学期间必须要采取相关措施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提升。教师在日常教学期间可以采取举例子以及讲故事的方式告知学生预习任务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将预习方式整理成为文字,将其分成实际的步骤,采取板报的方法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逐渐形成预习的学习习惯。
(三)引入竞争机制,提升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年龄比较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期间采取竞争的方式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对于预习任务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期间可以班级当中的学生分成分数一致的学习小组,在课前将预习任务下发至各个小组当中,在课堂当中,由每个学习小组选择一名同学进行小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的汇报,教师对各个小组情况进行评价,表现比较好的小组可以获得教师的表扬以及奖励。教师采取这一方式能够大大地提升学生对于预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预习效果。
(四)通过小组课前预习资料搜集提升预习质量
学生在学习到比较难懂的课文时,如果觉得学生个人力量较小,教师则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对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预习任务,提升学生的预习效率,同时提升学生和学生间的沟通以及表达能力[4]。例如,在教授《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选择几个国家,让各个小组学生进行收集,在课堂上对小组所收集内容进行对比,在该过程中,让学生开阔自身视野,对国际互联网故事以及现状进行了解。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课前预习作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其质量的高低将会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造成影响。因此,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需要重视教授和引导学生学习语文预习方法,提升学生的预习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推动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虹钊.乡村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方法有效策略研究[J].农家参谋,2020(17):150.
[2]曾伯相.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策略的实施[J].名师在线,2018(25):22-23.
[3]张爱芳.探究新课标下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07):50.
[4]唐玉婷.提高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实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0):18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