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20期   作者: 崔燕
[导读] 现阶段,教育理念得到了显著更新,在此形势下,应该不断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情境创设和情感教学,
        崔燕
        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乌兰小学014010
        摘要:现阶段,教育理念得到了显著更新,在此形势下,应该不断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情境创设和情感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加强学生的语文情感认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使语文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优化。对此,本文主要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语文;策略
        以往的教学理念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教师将知识生搬硬套地教授给学生,而学生则缺乏一定的想象力,接受知识的效率大大降低。情境教学经过营造视觉上动感的真实的体验,生动形象地将课文中的人物或环境烘托出来,使学生融入课文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中,从而更容易接纳文本知识,更容易学好小学语文。如此一来,不仅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教学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以及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能力。由此可见,采用情境教学的益处是不可忽视的,故而小学语文教师应要善于采用该种方式进行教学并充分发挥其效用。
        一、深入了解教材内容
        小学语文的教材大多是由著名的专家编写,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他们的知识接受能力,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必须深入了解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教材来创设相应的情境,以便能让学生在知识提高的同时,也能加深对于教材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授《长城》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中所描述的长城雄伟壮观、高大坚固的基本特点,制作一些比较色彩丰富,且具有强烈震撼力的课件向学生进行展示。教师可以将蜿蜒的长城、嘉峪关、山海关等等景象向学生具体的展现,并将其修在戈壁上、草原上、崇山峻岭这些地方的长城利用图片的形式给学生展现,同时再配以《长城长》这首歌作为辅助。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有效的融入情境,就仿佛自己亲身来到了长城,感受到了课文中所描述的长城的壮阔,就能有效的加深学生对于祖国山河的认知,衍生出一股浓浓的自豪感。
        二、熟练应用多媒体设备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知识是对生活的一种抽象性概括,或以此为基础进行了艺术加工,形成具体的社会模型。语文教材中课文的选材较为广泛,具有多元化特征,一些课文表达的内容十分抽象,难以在有限的空间展现出来,只依赖教师口头的介绍无法让小学生形成感性认识,理解更是无从谈起。此时,就需要应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直观情境。例如,教师在讲授《田忌赛马》这一课文时,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往往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讲解,并让学生想象赛马的场景,大多数学生都无法对孙膑的谋略与智慧产生直观性的认识;笔者则尝试使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两场赛马的动画,通过动画配文的方式直观展现赛马的过程,让学生在享受语文学习乐趣的同时,获得知识。


        三、巧妙设置问题
        质疑能力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得到一定的发展,因此教师在为学生创造情境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设置一些问题,利用问题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在讲解《称象》这篇文章时,不必直接开始进行课文的讲解,教师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一段又高又大的大象的视频,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大象的庞大,对大象的大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之后教师再向学生进行提问:“如果是你来进行称重,你能利用什么样的办法来称出这头又高又大的大象的具体体重?”根据这个问题,学生可以积极的进行思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探索这一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最后,教师就学生所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一定的点评,评价这些方案是否可行。在上述环节结束后,教师再进行课堂的教学,引出曹冲会利用水的浮力这一方法来称出这头又高又大的大象的具体体重,这样就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在课堂上巧妙的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索并将其解决,就可以使学生有效的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的进行改正,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通过情境学生会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新课的具体内容,有效的保证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四、联系生活,增强情境共鸣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多,故在课文选取上应多与实际生活有关,所以教师可以把握这个特点,在创建情境过程中,尽量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置身情境中学习的情况下,可以发现现实生活的例子,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融入课堂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知识点。与此同时,小学生也可以通过语文课堂的学习,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提高生活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提供经验。贴近现实生活的情境需要教师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更加细致,也需要教师拥有更加坚实的教学基础,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完成课文情境的设计。例如,六年级下册的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中,为使小学生理解火柴所带来的热量的强度,教师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分发给学生火柴,使他们确切地了解火柴,从而感受小女孩的寒冷以及无助,增强学生的情感体会,以此理解全文的中心思想,完成课堂的教学。
        结语
        在科技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观念的改变下,情境教学已经逐步得到教师的青睐,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使用率逐渐提高,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使得小学语文课文的故事性和贴近现实性得到有效的展现,而这一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爱动、思维活跃的情况,使得小学生由被动学习的地位转变成为主动学习的地位,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要积极采用情境教学模式来进行,并要充分发挥其的效用。如此一来,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后,不仅能改变以往死气沉沉的教学氛围,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便能同时兼顾学生和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栾淑玲.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33.
        [2]黄成国.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46-47.
        [3]马国杰.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8(12):70-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