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莹 秦鹏
陆军特种作战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0
摘要:从当前阶段的《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特点来看,其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为主,这成为了限制学生基础能力提升的主要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能力的一种方式。该种教学模式已经在社会层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在电子技术专业的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本篇文章着重从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出发,浅析该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举措,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的开展产生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引言:近年来,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之下,各个教育阶段的专业都在进行改革,以便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为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因《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内容较为复杂,并且涉及种类众多,相关的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并未从时代的发展特点出发,这严重的影响了该课程的积极作用,使得电子技术相关专业的学生在综合能力和实际能力的结合方面存在着严重问题。
1 项目驱动式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
1.1 以工作任务为依托的教学内容
项目驱动式教学主要指的是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围绕着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任务,从生产实际的角度出发,将其设置成为一个固定的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分的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教师发挥指导的作用,通过反复的实践提高综合能力。
从《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特点来看,需要学生能够合理、科学的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并且将其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亲手操作的方式,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
1.2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在项目驱动式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充分的发挥了其指导作用,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小组合作或者分工合作的模式,完成教师规定的任务。在此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2 项目驱动法的步骤作用
2.1 项目驱动的基本教学环节
在利用该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在课前时设置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安排的情境中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情景设定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着重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其次,便需要教师确定本节课的内容。在进行该部分的操作时,教师需要提前为学生设置固定的教学框架,让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指导开展相关内容的创新性学习。
再次,需要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该部分的操作强调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了相关内容的学习之后,已经能够对相关的内容有了较为准确的了解,需要学生自主的将内容进行转化和吸收,并通过小组交流互动的方式,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整理及分析。
最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本堂课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根据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2.2 项目驱动的特点
在利用项目驱动法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最重要和最核心的环节是“任务,为此,教师在进行任务选定和派发的过程中,需要着重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教学内容的相关要求和制定,保障其积极作用能给得到有效的发挥。
2.3 项目驱动的作用
首先,在教师层面,任务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为此,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师观念。在项目驱动的课堂上,教师不在是课堂的主体,而变成了课堂的引导者和指挥者,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能。同时,教师还需要强化以“解决问题”为主的教学理念。在进行教师方案制定的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到课堂上开展的各种互动模式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进行不断的探索,推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并且能够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不断的激发其学习兴趣,保障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积极性的保持。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种教学模式是在我国“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影响下而出现的一种教学理念。在该教学模式中,着重强调了教学实例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实践过程中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
在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还会运用到大量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软件,一方面,能够对理论知识进行不断的深化,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另一方面,在利用操作软件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在这过程中,还会安排专业的教师进行不断的指导,学生在发现问题之后,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从而更好的提升其专业能力。
从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来看,能够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自学能力等,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问题解决方法。通过这样的新式教学模式在一体化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有积极的作用,构建一个更为良性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同时提高的循环系统。
3 项目驱动式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设计
.png)
3.1 弹性化教学模式
在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主要强调的是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教师通过对相关内容的讲解,在保障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锻炼和提升。但从其弊端来看,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很难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在进行任务驱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正确的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在开展课程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的要求,严格的制定教学计划,做好教学方案的整改,并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随时的对学生进行抽查和检测。
另外,还可以选择小组交流互动的方式,学生将自己不懂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通过小组的交流进行问题的解决。从其积极作用来看,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2 改革教学理念
首先,教师需要提前了解学生相关的学习情况,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教学计划展开内容的学习,并且需要鼓励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另外,在开展计划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改变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应用能力、素质提升能力缺乏的问题。在最后,需要根据前沿的创新性理念和先进的教学设备,提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3.3 创新性教学办法
在开展教学计划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选择与电子技术相关的实训课程,让学生通过个人的力量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教师的既定计划,并且强化学生对任务点的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出现对相关的内容不了解的状况,会迅速的查找资料,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内部的交流,增强学生间的互动。
4 结束语
总体来看,将项目驱动法教学模式合理引用在电子技术与军事装备原理理解和装备维修中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来讲,也能够加强不断的学习,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相关的工作者加强不断的研究,根据不同的课程,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教学计划,保障复合型人才的稳定输出。
参考文献:
[1]李俐,刘海艳.电子技术基础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祖国,2018(0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