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浪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第五村初级中学 722300
摘要: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是语文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拥有全新的教学理念,能够充分认识到阅读和写作结合的重要性,并深入挖掘教材找出两者的结合点,为学生搭建阅读和写作的平台,读中有写,写中有读,读写结合,并蒂开花,谱写语文教学的新篇章。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读写结合;初中语文;实践探索
1 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意义
文学和语言主要构成了语文,文学可以通过写作和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来,语言的使用过程主要体现在“说”上面。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和学习过程当中最为基础的部分。所以,语文老师在初中的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要同时将现代化语文教学观念和强化初中生语文基本功观念两者进行贯彻落实,从而来实现初中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高的目标。
就初中语文教学来说,使用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初中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得到提高,并且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从而整体提高学生对于写作和阅读的兴趣。阅读和写作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隔的联系,针对于两者的联系,初中语文教师团队要使用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教育方法,既符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还可以使得语文的教育功能得到更好的体现,从而使得初中学生对于语言使用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最终还可以使得初中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得到提升。
2 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方式的重要优势
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能力与写作能力,是学生有效吸收语文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读写结合教学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优势。首先,阅读知识的积累,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眼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通过对多样不同的文章进行阅读,能帮助学生了解各种形式的写作方式,对学生写作内容和写作技巧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其次,优秀的写作水平,对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有所帮助。学生将心中所想书写出来,在运用不同的写作形式进行编辑和调整,能帮助学生建立有逻辑条理的言语技巧,并表现在日常的语言表达中。最后,读写结合的相互促进作用。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是联系密切的,知识的积累能让学生写作内容充实,而优秀的写作水平,又让学生能自觉的阅读更多的知识。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利用读写结合方式的优势,帮助初中学生在科学的语文学习中全面提高自身能力。
3 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应用策略
3.1 激发学生语文兴趣 注重读写结合渗透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理念也同样适用于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在初中阶段,为了改善语文的课堂,让教学实现进一步提升,老师就要能够利用改革的理念,实现课堂的革新。但是在以往的课堂,老师不能重视读写结合的意义,总是把二者分开进行教学,这就会造成学生对于二者的学习都比较片面,不能享受到结合教学的优势所在。因此在当今新课标的要求之下,为了让语文的教学实现充分的提高,老师就要依据改革的理念,把读写结合的方式融入到课堂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构建良好的语文课堂。可以在备课过程中寻找与要讲述的内容相符合的视频,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精力在视频当中,提高语文的学习热情,这样的模式就适合初中阶段的学生。[1]在视频分析之下,能够加深学生对于阅读和写作的感悟,根据视频的内容写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来更好的带动学生完善读写结合的训练,提高中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在朱自清《背影》这篇文章的学习中,这是比较经典的描述父爱的文章,老师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寻找描述父爱的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他们对于父亲的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写出来,从这样读写结合的课堂中实现中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
3.2 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工作完全是为了教而教。换而言之,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往往会将语文的整体内容化为几个板块,在针对于每个版块进行独立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也有弊。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如若学生的某一板块知识没有学的十分透彻,也不影响学生其他部分的学习。但是,其劣势也正在于此,知识过于分散就会导致学生在进行学习时缺乏系统性,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想,在授课时加强语文知识的联系。例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读全文后找到自己认为描写的最好的词句,帮助学生提升炼字能力。以“冷”字为例,这个字的解释有许多,如:温度低、寂静、生僻、不热情等等,那么如何在恰当的位置运用恰当的词句就是教师需要向学生讲授的内容。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阅读文章的谋篇布局进行分析,在体验过不同作者的不同写法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效率。总而言之,通过这样的讲解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更加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也能够帮助学生在进行自主写作时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3.3 在写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写作指的是灵活的使用语言文字,来反应出客观的事物、表达出自身的思想和情感以及传达知识和信息等创造性脑力劳动的过程。阅读是写作的源头,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充分的体现出阅读能力的强弱。在初中语文的读写结合教育过程之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产生一个全新的创作思维,这就体现了学生在文章阅读过程当中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能力,进而科学有效的培养学生自己的写作能力,与此同时,也反应出了学生在写作之中的阅读能力,使得学生对于阅读的了解更加深刻。例如,在课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在阅读完后,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写作相关的文章,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检测出学生们的对于此课的学习状况还可以使得学生们对此篇文章印象更加深刻,理解更加透彻。
3.4 文章读后感,抒发学生情感
读后感,是学生在对文章阅读完毕后,自身对文章内蕴含情感的实际理解,通过写作的方式进行记录与抒发,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精神内涵,让学生认识到语文中的感性知识,这对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语文读写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学生读后感的书写,对学生阅读的优秀文章上,必须要有至少一篇读后感,并且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每一篇文章的思想内涵,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感知语文知识的艺术感,促进学生对不同文章的阅读动力。同时对文章情感的正确把握,对学生解析写作主题有很大帮助,能让学生在创作语文作文时,将正确的情感写入进文字中,使写作内容与情感同样丰富,从而让学生的语文写作质量更上一层楼。例如,在阅读文章《骆驼祥子》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读,并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文章内容,最后老师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写下读后感,对文章进行阅读总结,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语文写作方式。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教育体系全面革新的过程中,老师也要根据教学经验与先进的教学理念,完成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工作,不断探索读写结合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途径,让学生能在全新的教学中提高语文阅读效率,并从阅读中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与写作材料,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语文写作水平,最终使学生在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方式中,全方位的提升自身的语文知识运用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秀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浅谈[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257.
[2]裴慧莹.基于读写结合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