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0期   作者:徐玲飞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变革与社会需求的变化,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之一。
        徐玲飞
        淮北市实验学校,安徽省 淮北市,235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革与社会需求的变化,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之一。因此,作者试图以占小学语文教学课时数最多的阅读教学为突破口,探求阅读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总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希望本文的研究,可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从而实现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机整合。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传授知识给学生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各种能力,尤其要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本课题的研究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目标,努力探索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期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机整合。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2011语文课程标准》中确立了口语交际教学总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但是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效果并不明显。由此可见,对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观念有待更新,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还是任重而道远。
        (一)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缺乏有效的手段
        如何在阅读的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朗读、复述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一遍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了”“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课文内容。”这样的方式虽然达到了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目的,但这些方式所体现的交际性并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多数教师对训练口语交际的方式了解甚微,更不用谈及其使用情况。这也可能是造成学生对口语交际缺乏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
        《2011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口语交际的评价,须注重提高学生对口语交际的认识和表达沟通的水平。考察口语交际水平的基本项目可以有讲述、应对、复述、转述、即席讲话、主题演讲、问题讨论等。但是,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考试中只注重对字音字形的掌握、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的考查。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只偶见于课堂上教师随意的、模糊地、缺乏一定标准的口头评价。因为考试不考,加之许多学生认为自己天天使用母语,可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然习得,不必费神去学,这就容易产生教师怕教、学生厌学的现象。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
        《201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一)转变观念、重视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以往教学实践中为考试而教、分模块教学的观念,重视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1转变为考试而教的观念
        小学语文试卷中常见的题型有:“看拼音写词语”、“选择字词的正确意思”、“写出近义词反义词”、“仿写句子”、“阅读理解”、“作文”等。由于试题中重点考查的是字音、字形、字义的掌握和句子、文章的理解,并未直接出现考查口语交际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大幅度缩减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甚至有的教师将焦点完全聚集在字词的讲解和文章的理解上,忽略了口语交际的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文章的阅读为中心,组织学生解读文本,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学生的听话、说话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无不依赖于阅读素质的培养。”由此可见,要充分利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来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精读课文,赏词析字的过程中,教师要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独到的见解,然后再加以适当点拨。
        2转变分模块教学的观念
        由于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都有专门的“口语交际”的内容。许多教师就容易产生误解,认为口语交际的训练仅限于口语交际课上,跟阅读教学没有什么联系。于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就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只注重词语、句子的讲解和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归纳。教师讲得绘声绘色,学生听得无精打采,整个阅读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甚至连观众都不是。其实这是不可取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问题,并互相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在讨论交流、提出观点的过程中就充分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二)创设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
        口语交际具有情境性、互动性等特征,是在特定环境里产生的语言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克服小学生的心理障碍,增强说话的勇气和信心。其次,要精心创设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景,激发小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主动性。
        1.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以往“满堂灌”的教学观念,要注重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怕说”的心理障碍,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把口语交际的训练贯穿于“课文导入”、“课题质疑”、“初读课文”、“研读课文”、“拓展练习”等环节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2.创设交际的情景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的言语活动,口语交际教学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也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最经常、最广泛、最具体的训练过程。因此,教师要利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探索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
        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和语文其他能力是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1.情景对话、表演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集的都是有童真童趣的文章,童话、寓言故事都是有人物或拟人化的角色活动,其中有不少对话的内容。教师可以依托文本,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分小组进行模拟对话训练,让学生在模拟对话的过程中,受到典范语言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的感悟、内化与迁移,增强自己的语言感知与运用能力。
        2.讨论辩论
        教师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巧设“讨论环节”,鼓励发言者尽量把个人观点清晰地呈现给小组其他成员,其他成员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的认识和理解,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或赞成或反对或进一步深化和修正,最终求同存异,达到一定程度的共识。以此来增强小学生的“听话”和“说话”的能力。
        三、总结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21世纪公民必备的素质之一。如何把握好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中挖掘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本文作者思考的问题,包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讨论辩论、情景对话、表演、续编课文等具有较强的交际性的教学方式,以及采取口试笔试相结合、情景测验法、观察记录法等评价措施,希望对于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升起到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冬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0(31):203.
        [2]朱丽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02):57.
        [3]张维.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9(07):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