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0期   作者:杨秀娟
[导读] 在农村小学,信息相对封闭,又缺乏学习的机会,加之很多学校教师资源的缺乏,这就导致了教学理念的滞后。
        杨秀娟
        昆明市宜良县常家庄小学        云南昆明  652108

        摘要:近年来,教学改革的声音一直很高,但在偏远农村小学那可谓“雷声大,雨点小”,旧的教育模式仍然根深蒂固,这就导致农村语文教学停滞不前,现在我将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分析农村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谈谈一些个人的观点。
        关键词:农村语文;教学现状;策略研究

一、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在农村小学,信息相对封闭,又缺乏学习的机会,加之很多学校教师资源的缺乏,这就导致了教学理念的滞后。有些老教师甚至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知道这个词就可以了。缺乏语言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语文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缺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启发。虽然一些年轻教师已接触到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但过渡进展缓慢,还有“穿新鞋,走旧路”的现象。此外,许多教师本身也是落后教育的受害者。因此,字词跟读、句子解释、分段分析等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听课。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人教版的课程改革经历了从概念、内容到实施的重大变革。要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教师应首先改变观念,充分认识其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学习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为了更好的实施课堂教学,教师应积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由于农村信息的更新缓慢,这为更新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个别班级还使用“粉笔和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缺乏新教学案例的启发,导致教学创新意识不足。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的传统教学方法,从而扼杀了小学生的好奇心的学习特点。这就导致学生失去语文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质量不高。
         2、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学生课外阅读量小
        小学语文是语文教育的初级阶段,它是一个高覆盖率的主题。由于时间的局限性,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输送所有的知识,只有靠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吸收更多语文知识。农村孩子学习环境的局限性,导致其认知事物很有限,所以在认知广度和深度上与城里的孩子有相当大的差距,课外阅读已经成为农村小学认知更多事物的有效方法。但是,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个别农村小学生家庭条件差,不能够满足孩子的阅读量,这样孩子的知识视野就受到了限制。
         3、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师资匮乏
         在农村小学,很少有教师可以掌握综合汉语教学。由于受农村条件的影响,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会长久的驻扎在农村小学,只有一有机会就会尽快调离。他们都渴望在城市的发展,这将导致农村小学教师资源越来越短缺。
         4、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农村小学生大部分知识来自教师,这导致知识面窄,综合能力较差。许多孩子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有些家长会灌输“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加之大量留守儿童胆子怕羞,不愿表现自己,习惯被动接受教师讲,不习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这就严重影响了课程的进展和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教师评价体系不科学。一些学校把教师的评优、晋升和学生考试成绩纳入考核的范围,这样势必导致教师渴望快速成效,只有靠得分而来的现状。

而课堂教学涵盖量大,但又怕哪个地方的内容没有讲到,学生考试时丢分。
        (三)学生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由于农村家庭经济将对紧张,大多数中青年不得不离家外出务工以维持生计。这就导致农村小学出现大量的“留守儿童”或“半留守儿童”,孩子交给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顾,但是这种代际教育和监护却不能达到正常的父母教育和监督的目的。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差的成长期缺乏有效的教育,隔代教育的溺爱性滋生了学生怕吃苦的思想,逃学、厌学现象严重。
        (四)学校的教学和研究活动缺乏对教学和现象的反思。农村学校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通常存在工作繁多、压力大的态势。他们筋疲力尽完成各种工作,在进行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得应对各种检查。于是,对教研工作产生了抵触情绪,教研活动流于形式,以应付上级检查为目的。
二、关于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一)教师应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首先,教师应充满对课程改革的期望,积极努力学习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和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积极大胆地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课程改革的实际行动,只有实践才能将新课程标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成果。其次,农村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准确理解课程倡导的新理念,并在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充分体现。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具备开发语文教学资源的能力,指导学生在课前观察,特别是及时做好文本组合、补充阅读、适当扩展、延伸指导的课后练习。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应该是主角,在对话过程中,师生不仅要平等,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教师是第一个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参与者。再次,教师是扮演的是组织者、领导者和推动者。课堂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场所,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疑惑。问题让他们去提,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精心研讨教学设计,认真学习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基本模式和主要内容。只有精彩的教学设计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良好的、扎实的教学技能是对新时代教师的要求。从语言教学到教态变化以及板书设计等都是教师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如:随着现代化媒体的发展,板书更加丰富多彩,如何运用板书,则是我们没异味教师都应该学习的一种技能。改革考试和评价机制,逐步建立全面检查听、说、读、写能力的考试和对教师、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模式。
        (三)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家访是管理学生和沟通情感的有效渠道。一些老师的家访和与家长的沟通只停留在形式上,并没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却成为老师向家长投诉的一种手段。教师的家访应该交流学生在学校的表现,然后向家长提出相应的建议。对于留守儿童,教师要促进学生与外出打工家长的书面和口头联系,这既是亲情倾诉的一种形式,又是促进学生语文要素学习的一个机会。父母能经常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享受孩子成功的喜悦是促进学生成长的有效办法。对于隔代教育的孩子,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与其监护人沟通交流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是留守学生在一个和谐、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四)利用生活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小学生课外阅读要求不低于145万字,但是农村小学的儿童很难实现这一目标。作为农村语文教师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尽可能的通过自己的努力追追该目标。语文教师要向学生推荐好书,定期开展读书活动,丰富学生的读书生活,同时开展一些演讲、表演、办小报、开故事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在见多实广、实践应用中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简而言之,快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需要广大教师努力工作并不断开拓进取,同时,教师应重视新课程改革理论的研读,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和对教材的熟悉度,学习最新的教学技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并使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和能力。
作者简介:杨秀娟,女,(1986.11.1)云南大理人,本科,二级教师,白族,研究方向:乡村小学语文及英语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