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友
贵州省赫章县可乐乡农场小学,贵州 毕节 553204
摘要:目前,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有许多学生因为个人能力的原因,或者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语文成绩并不理想,所以出现了许多语文学困生,实际上这一部分学生并不存在智力问题,只是学习的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不仅学校要重视这一类学生的教育问题,同时家长也要协助学校帮助学生,本文主要对改变语文学困生的问题展开研究和分析,并提出对策和建议,希望可以从整体上改变学困生的现状。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困生 成因 转化途径
引言: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接受能力不同,许多学生因为受到家庭环境或者一些外部环境的影响,语文的成绩较差,也就出现一些学困生,如果在小学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很容易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小学语文学困生现状的转变,首先就是要对学困生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思考和分析,进而制定对策,注重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联系,采用家校合力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1语文学困生的成因
1.1由于家庭方面的原因
目前,许多小学生学困生之所以学习存在问题的主要因为来自于家庭环境,家庭对于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大多数小学生的父母因为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所以花费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在工作上,忽视了对学生的关心。对于有的家庭而言,家长外出务工,或者工作繁忙,在家时间极少,甚至不能陪小孩一起吃饭,不能陪小孩写作业,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指导,另外还存在一种情况是家长对于学生过分的溺爱,没有对学生严格要求。有的学生在学习时注意力十分不集中,摸摸这,摸摸那,在写作业时不是想要看电视就是想去卫生间,一会说口渴了,一会说饿了。面对这样的情形,家长不进行制止,一味地纵容孩子,他们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还有的家庭,孩子在爷爷奶奶的看护下写作业,他们因为年纪较大,不懂孩子在做什么,只知道他们坐在书桌前就是在认真学习,殊不知有的小孩看似在学习其实思绪早已飞到九霄云外,或者在他们看不见的时候偷偷玩手机。而爷爷奶奶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也不能指导孩子写作业。因此学生养成了注意力不集中以及贪玩等坏习惯。
1.2 由于教师方面的原因
首先,许多学困生实际上并不是理解能力不够,而是因为刚刚步入小学阶段,还有很多的不适应,而且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没有顾及到学生的心理需求,仍旧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所以学生的个性化得不到发展,而且如果作业没有完成好,教师就会在班级进行批评,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了心理的抗拒。其次,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就被动学什么,而学生的基础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教师这样“一碗水端平”的教法,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比较吃力,但出于对教师的本能的害怕,有问题也不敢问,听不懂也不敢说,教师一味的往下教课,没有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听课程度和听课效率,对自己的教学进度及时更正。
1.3家长和学校缺乏沟通
首先,就目前而言,因为学校和家长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所以教师并不了解学生的家庭以及个人情况,家长也不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因此家校之前没有形成真正的家校教育,对于学生缺乏关心,不能有效对学困生进行转变。甚至在开家长会时,有的家长缺席,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不能及时反馈给家长,导致学生在课后的看护处于“灰色地带”。其次,由于家长和学校沟通机制的缺乏,导致双方之间信息不畅,学生处于中间人的角色,有时可能会隐瞒自己在学校的情况。
2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2.1学校建立家长咨询室,对家长进行指导
目前,大多数的家长都过分的注重工作,忽视了对学生的教育,另外,还有部分家庭并不和谐,家长和学生的关系不融洽,家长也不知道如何干涉学生的学习问题,因此学校要积极的发挥指导作用,可以在学校建立专门的家长咨询室,对于学困生的家长,如果在学生的学习方面存在疑虑,或者不知道怎样对学生进行教育,就可以到学校的咨询室中进行咨询,学校也会安排专门的教师为家长分析和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针对不同学困生的情况制定解决方案。有许多家长平时忙于工作,忽略了对学生的教育,学生在家里做作业时如果遇到了问题也不愿意主动和家长交流,所以才导致了学习上的困难没有解决,教师需要让家长意识到自身的问题,要多陪伴学生的成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功课,花时间为孩子指导和讲解语文的知识,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对孩子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
2.2认真听讲, 培养学困生养成大胆提问的习惯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平台,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认真程度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成绩。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困生仔细听讲的习惯。首先,要让他们全身心投入课堂中,盯着教师的眼睛,聆听教师的训解,不错过任何关键信息;其次,要引导他们学会记笔记,如对于一些关键的、需要课下反复温习才能掌握的知识点,要求他们一定要动笔记下,方便课后复习;第三,要鼓励他们把自己没有听懂或有疑惑的内容及时向教师提出,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最终实现学困生转化。
2.3培养学困生阅读习惯,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
要想改变学困生的情况,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虽然有阅读的习惯,可是没有做到在阅读的同时进行积累,对于阅读中碰到的生字生词不查阅字典,好词好句也不摘抄、不背诵,对文本的描写手法、文章布局更是不关心,从而导致阅读效率低下。鉴于此,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中勤动笔,努力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进行自主思考,善于问“为什么”,以使其能深人理解阅读内容,克服学习障碍。
结语:教师可以从培养学困生学习习惯入手,针对性开展教学,让学困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学习生字、生词,鼓励学困生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等,在课下要求学困生及时复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从而真正提升学困生学习水平,将学困生转化为学优生。
参考文献
[1]房德红.转化学困生的新途径———基于小组合作同侪互助式的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2019(21).
[2]樊林.语文教学中提高学困生转化成效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