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 阿克苏市第九中学 843000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审美能力已初步成型,但仍需加强培养。审美能力是对美学的欣赏判定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只用于美术学科,还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极其有必要的。本文将从审美能力的本质及其作用为出发点,详细阐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 审美能力 培养策略
正文:美术作为一门抽象的艺术学科,是小学生首次接触到的美学体验。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为审美能力与学生的学习和实际生活都有着密切联系,它不仅是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时的依据,也是学生在选择判断事物时的标准。因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那么在小学阶段应如何进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呢?
一、审美能力的本质和作用
1.1审美能力也叫做美学鉴赏力,它主要包括了人的感观能力、欣赏水平、评价标准和美学创造力。它又包括了审美感知力、审美评价力、审美创造力。审美感知力主要是以自身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感官喜好等自身元素为参考标准,进而有意识的对审美事物进行欣赏分析,从中获取美感的体验,最后表现在审美能力的提高上。审美评价能力是指在美学欣赏能力的基础上,深层次剖析审美对象各方面内容,最后进行整理并做出相关评价。审美创造能力是指主体在具备了一定的美学欣赏力和评价能力之后,通过某种或抽象或具体的艺术表现方法,进行创造美的一种综合能力。审美能力不是与天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而成,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小学美术课堂教育的首要任务。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依赖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进而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美术观念和艺术理念。
1.2小学美术教学是初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对于学生的艺术体验和生活影响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后,他们会对身边的事物做出分类,自觉过滤掉身边的劣质内容,避免受到劣质内容的影响。(2)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学生,无论生活还是学习中都会对自我有着严格的要求,这将影响他们人生中的各个阶段。(3)审美能力的提高会促使学生创造出更加优秀的美术作品,从而提高美术综合素养。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
1、 将分享评价环节引入课堂
成功的美术作品具有超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用优秀美术作品,可以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提供新的思路,并可以刺激学生的灵感迸发。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设置上,教师应多多利用优秀的美术作品来补充小学美术课堂。教师可以根据美术课中的单元主题,挑选适当的作品向学生进行展示。
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的放大、抠图、播放等功能,将名家画作进行详细解读,为学生讲述画作中的美术技巧和创作理念,帮助学生深入掌握美术知识,进而提高审美能力。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特点的制约,他们的专注持久力较差,因此在进行名家画作展示环节时,只要求“精”不在乎“多”, 若是展示内容过于繁多,不仅会占用课堂教学时间,还会让学生产生疲惫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生的课堂专注力,造成课堂教学无法顺利完成的局面,所以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在选材和展示上有所考量,做到恰到好处。另外,在分析环节教师应注重学生的疑问并及时对学生做出反馈,给予他们正确的教学指导。例如《多种多样的水果》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名家画作中的水果图,例如近代书画家丁辅之的作品,他笔下的水果生动鲜活、用色优美,极具个性,让人赏心悦目。老师可以根据名家作品为学生讲解在进行水果绘画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且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
2、丰富课外教学
虽然美术课堂时间有限,但是作为美术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教学不仅仅只限于课堂,教师应积极对美术课堂进行扩展,将美术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由于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渗透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课外活动时间,创设丰富有趣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掌握更多的美术技巧,提高审美能力。例如可以组织校外学生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室外去捕捉生活中关于美的点点滴滴,并将这些美丽瞬间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待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作品做出正确的评价,当然评价还是要以肯定和赞扬为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始终保持绘画的热情,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美术创作,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例如《走进大自然》《瓢虫的花衣裳》教学中,老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亲眼观察大自然的美丽以及小动物的可爱,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刺激绘画灵感,进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3、增强师生沟通
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共同合作才能完成教学过程。美术课堂上,可以从其他角度看待师生关系和互动,即学生是知识接受者,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只有增强两者的交流,才会有效减少沟通障碍的存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课堂教学取得成效的基础,当学生有了尊重和爱护老师的意识时,他们在课堂上投入的精力和专注力将会大大的提高。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体现在美术课后老师给予学生作品正确且公正的评价,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学生中肯的意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绘画实际情况,以此来提高美术综合能力。
结束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和智慧启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审美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较大的影响,也制约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作为小学美术教师一定要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办法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艳霞.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9(11):193.
[2]陈毅娜.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9(6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