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20期   作者:庞艳军
[导读] 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课程也不断改革
        庞艳军  
        唐山市第二中学  063000
        摘要: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课程也不断改革。在新课程改革中,高中地理的四个核心素质被列为地理实践能力和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可以看出,新课程对地理的要求不再仅仅满足于教科书中的理论知识,而是要求我们增加更多的实践知识,也就是说,在核心素质下培养高中地理实践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实践力

        地理学科人文性与科学性的交叉使地理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高中地理。一方面由于知识体系的系统化,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需要,高中地理有效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难度,其知识模块呈现的综合性越来越强;另一方面,高中生在性别的差异上开展普遍体现出来,要使整个班级的地理教学有效,其策略与方法的选择就必须契合学生性别差异。
1 什么是地理实践力
        所谓地理实践能力,就是通过地理模型的演示实验,地图工具,户外调查与实践,户外地理测量,日常生活等,来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这些活动中,会提高他们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适应不同地理环境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团结的能力与合作。
2 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
2.1 关注性别差异,进行科学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具有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双向性特点,要逻辑思维、思考方式、教学形式上都与其他学科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实质上是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较高要求,因此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而高中男生性别差异又使得男女生在思维形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一般而言体现为男生相对偏向理性思维发展,有较强的自然学科逻辑思维能力,其对高中地理涉及到如地质、气候等知识更有把握;反之,女生相对偏向感性思维能力,有较强的记忆思维能力,其对城市规划、人文旅游等知识更为擅长。高中地理只有把握并关注性别差异的特点,才能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与城市化》为例,充分考虑到学生性别的差异,在教学设计中把城市功能、城市规划、城市发展等结合起来,使本章三节的内容———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功能、城市化———都融入到这一设计中。男生对空间结构、城市化发展等较强逻辑思维的知识,往往理解较快,但女生可能相对较慢;而女生对城市服务功能、城市的规划发展有较强的直观感受。在教学设计中,把这些文、理科思维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搭配与设计,那么学生学习起来就相对较轻松,学习效果也较好。由此可见,关注学生性别差异,并把这种差异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2.2 使用地理模型进行演示实验
        地理模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起到了示范实验的作用,它使地理知识更直观,更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它可以直接表达地理运动,地理知识的原理,某些学科的形成过程。地理现象等,更有效地显示了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区域分布和发展趋势。在实验演示过程中,还对学生的地理思维,观察,课堂集中度等进行了训练,这使他们对实验教室中的地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地理教学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地理模型的构建与数学和物理模型的构建有很大不同。

在地理教学中,模型的构建主要是根据地域地理和人文学科的特点,许多学生喜欢机械地记住教科书中一些常见领域的地理知识点。实际上,这种做法违背了地理学的规则。换句话说,一些老师也养成了用单词帮助学生记住重要地理区域的习惯,但是从高考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常识,也不符合适当的规则从研究的角度看,高考中出现的区域地理很难在教科书中找到,因此很难通过记忆的方式达到核心素养的要求。
2.3 活用性别差异,有针对性的开展地理教学活动。
        地理教学活动是教学所有环节的集合,是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有效途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活用性别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其主要教学活动有:一是教师在教学提问设计上要活用性别差异,对问题与提问角度要有的放矢。如对地表的形态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对于女学生而言回答形态类型会更容易一些,而形成原因则可以男学生回答更好一些。在设计的时候,可以用女士优先的言语来提问,使性别差异得到体现。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教学体态语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如地球的运动,其理科思维明显强一些,这时教师就可以运用体态语对女学生进行提示与强调,并通过她们的反应来加以修正。三是教学探究活动中活动性别差异,充分发挥男女生差异来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从而使教学效果更好。活用性别差异,就要关注到男女学生对地理知识关注点与角度区别,通过合理的设计来使男女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达到平衡,从而实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最终走向高效教学。
2.4 使用并鼓励学生制作地理模具
        制作地理模型也是一种地理实验教室。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所教的地理知识将学生分成几组,或让学生自由分组,独立设计地理模型并进行制造。学生还将在生产过程中对地理学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在讲授“三圈环流”后,可以分组制作三圈环流模型:每组准备一个充气地球仪、三个白色纸环、两卷纸条(粉红色和深绿色)、六个红色箭头、一把剪刀和一捆双面胶等材料。用三个白色纸环表示三圈环流粘贴在充气地球仪上,并用笔画出箭头表示每个环流圈的大气运动方向;用纸条表示全球的七个气压带,粘贴在充气地球仪上(粉红色代表三个低气压带,深绿色代表四个高气压带);用六个红色箭头表示全球六个风带的风向,粘贴在充气地球仪上。
2.5 善用性别差异,合理选择高中地理教学的方法。
        性别差异视角下,男女生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有所区别:一般而言,男学生往往比较喜欢逻辑推动与演绎,因此对于计算、推理类的内容有所偏好,在方法论上喜欢逻辑强的环环相扣式;而女学生比较喜欢直观、记忆类的内容,在方法论上是喜欢零散化的块状传授。这一特征就决定了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在兼顾全班的前提下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在教学过程中相对比较喜欢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这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更重要的在于通过合作探究能更好地发挥男女学生的优点,形成互帮互促的学习氛围。通过合作探究,男女学生都会对这一问题有更好的认识,使性别差异化变成了有效教学的积极因素。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首先,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详细的教学,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同时,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时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环境,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应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并继续寻求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以求更好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杜毅迎.多媒体技术支撑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
[2]王雅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视角下的高一地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20.
[3]许凤.基于STEAM理念的分组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的应用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20.
[4]师雅兰.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途径探索与实践[D].信阳师范学院,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