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进行探究性教学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20期   作者:曲卓玛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之下对于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兴起了一股浪潮,教师应当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通过多种途径实施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曲卓玛
        西藏阿里地区中学8494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之下对于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兴起了一股浪潮,教师应当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通过多种途径实施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基于此,本文对探究性学习的概念及优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的现状以及初中地理教学之中探究性教学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教学措施

1 探究性学习的概念及优点
        在实践的过程之中探究性的学习体现了三个方面的突出优点:一是将教学过程之中的主体的位置返还给了学生,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能动性,极大的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之中学生需要通过运用各个方面的技能,探究性学习能够显著的提升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三是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之中学生全身心的加入到学习之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按照自己擅长和熟悉的方式去接受全新的知识,这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速度进而提升了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
2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的现状
        探究性学习的主要方式是以问题来对知识点中的相应内容进行深挖,从事物的本质出发,以此来加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相应知识点与理论的理解深度,使其对能够有效的相应事物进行认知。并且将其实际应用到地理教学中,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与理解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强化了学生的主观动能性。但在目前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存在着照本宣科的情况,单纯的宣讲课本上的内容,缺乏课堂上师生之间互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变得沉闷且枯燥,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3 初中地理教学之中探究性教学的应用策略
3.1 树立探究式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育观念不仅影响着自身的教学行为,也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地理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并积极将先进的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当前,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更新旧的知识结构,树立探究式教学观念,科学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要成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3.2 强化教师素养
        在探究性学习中,需要教师能够有效的提出问题从而引发学生们进行深入思考,这就需要教师的相应素质能够得到提升。事实上,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这就需要学校定期展开培训与交流学习,使教师能够明确在探究性学习中应当如何进行课堂教学,以及所需要注意的要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注意问题能够根据学生以及班级的整体学习状况,具备一定的挑战性,促使学生对问题积极的进行思考。例如,在对地球的大陆版块进行提问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关于地球大陆版块演变的问题,要求学生们说明因地壳运动而出现的山峰、岛屿、海沟等地理位置名称,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解释,激发学生思考能力的同时,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实现在探究性学习中由问题来对知识以及理论进行加深的目标。
3.3 合理设计提问,高效推进探究性学习
        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之中老师的提问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推进课堂进度的有效工具,也是教师同学生进行沟通的主要方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的提问通常围绕课本之中文字内容的记忆而展开,学生只需要简单的背诵和记忆课本之中的主要内容就能够轻松的回答教师的提问,且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之中几乎不进行相关的思考和推理活动,只是机械的调动记忆。

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之中问题的设置应该充满探究性和挑战性,但是问题的设计也要切实的考虑学生实际的知识储量和学习能力。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之中要具备一个难易的梯度,逐步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且保证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之中的积极性。在问题的设置过程之中要充分的考虑问题的创新性,质疑性和趣味性。
3.4 展开分组学习
        在探究学习中,因为问题往往带有相应的挑战性,需要学生们对其进行相应的思考以激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的兴趣。但是如果单纯的让学生独自对问题进行思考,很可能会出现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钻入问题的牛角尖,或是抱有侥幸心理从而不对问题进行思考,使探究性学习的效用难以发挥,这便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安排学习小组,采取分组学习的方式。分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挑战性问题进行思考时,能够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充分的发挥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特长。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想要充分使分组学习的作用得到发挥,教师便要注意在进行小组分配时要充分考虑班级中各位同学的成绩、个性、兴趣等方面来对其进行分组,以此为依据来对小组成员进行分配。并且,想要使学生的小组探究任务能够有效实现,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对相应问题的探究欲望。例如,在对太阳系内的八大行星进行讲解后,教师可以提出如“冥王星是在何时被归类为矮行星,从而被剔除出九大行星的”或是“矮行星除冥王星外,还有哪些”这类具有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们积极对其进行思考,在小组间进行讨论,强化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求度。并且如果学生没有能够对问题进行回答,教师可以不立即在课上进行解答,而是安排学生们在课后通过阅读、网上搜索等方式来对问题自行研究,之后,再次回课堂上时教师便可以采取抽查的方式来检验学生们的自习效果。
3.5 加强对教学设备的应用
        在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之中要增强对于辅助性教学设备的利用。这里的辅助性教学设备指各种类型的地理教具,例如地球仪,地图、地形图等等。通过这些教具的使用使学生对学科的知识产生一种整体和宏观上的认知,也对基本的地理环境有一种直观上的认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在所有的教学辅助工具之中探究性学习过程之中作用最大的工具是多媒体教学设备。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能够将全球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以视频,音频或图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为学生的思考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6 优化课堂氛围
        想要进一步对探究性学习的效果进行强化,教师就要注意在课堂教学时的课堂氛围,一个好的课堂氛围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有效对知识进行吸收。因此教师必须要使课堂活跃起来,丰富教学手段与措施。同时,因为探究性学习需要学生积极的进行自主操作,所以安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的使用相应器械进行操作,便可以在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手段的同时,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并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直观印象,让学生在对知识进行理解时能够更加轻松。例如,在学习地球仪的使用时,教师在为每个小组分发地球仪后,可以随意的提出一个在地球仪上存在的地名,如,位置较为偏僻的国家、海岛、湖泊等地域,并以抢答的形式,要求学生们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找到相应地名在地球仪上所处的位置。如此一来,在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同时,使其直观的对知识进行了获取,使学习的效率与质量都得到了提高。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在初中地理课堂上实现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应用,就首先要了解探究性学习所具有的意义,并采取强化教师素养、展开分组学习、优化课堂氛围等措施实现探究性学习,以此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强化地理知识,培养出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山峰.论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246.
[2]张利云.浅谈信息技术促进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0(14):103-104.
[3]张翠贤.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