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庆 (四川省德阳市新东方德阳天元烛光小学校 四川 德阳 6180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8-051-01
近几年,央视的文化节目《朗读者》受到大众的欢迎,节目中的经典美文通过各个领域嘉宾的演绎,展现出绚烂的生命之美、典雅的文学之美和铭心的情感之美,这无疑是一种享受。
我们常常会在谈到语文学习时,说起一个词——“语文素养”,可能大家都会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比如让孩子学习书法,多阅读中外名著,写诗歌写散文等,这些都是培养语文素养,进而帮助孩子提高语文成绩的好方法。其实,还有一个特别简单、很容易操作的方法,那就是:大声朗读。
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忽视了朗读的重要性,一篇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名篇,常常被细致入微的分析肢解得七零八落。随着课改的深入,朗读得到了加强,但还是有些语文教师将其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讲课时间有余,朗读来凑足;示范课中用朗读来点缀;起承转合以朗读来衔接。在语文的大家庭里,诗歌﹑散文与朗读还有点“沾亲带故”,而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则是八竿子也够不着的“远亲”。由此,重分析轻朗读仍然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流。其实,朗读并不只是为了默写,理解课文内容也并非仅有分析讲解这一条途径,进行反复朗读更有助于学生品味名篇佳作,更能兴趣盎然地走进语文世界,因为朗读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是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的过程,声是把诉诸视觉的文学语言转化诉诸听觉的声音语言的活动。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各个阶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诚然,让朗读渗透语文课堂,课文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我们这里说的朗读,指的是让孩子大声把文章读出来,声音洪亮有自信,而不是小声念叨。
有资深语文老师结合自己从教多年的经验指出,大声朗读文章对语文素养的培养非常关键,同时大声朗读也是学好语文、提高语文成绩的一个好办法。
老师认为,很多孩子读书很多,但是没有效果,或者把课文看了很多遍,还是成绩不好,往往是因为他们并没有认真去看,有时候甚至眼睛在书里,心思早就飞走了。大声朗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孩子大声把看到的内容念出来,就不会走神,就会去关注自己朗读的内容,效果当然比默默看书要好太多!
很多家长和孩子在语文学习中其实都忽略了大声朗读,很多孩子性格比较内敛,说话声音小,不自信,也不愿意出声读课文,通过朗读训练从而改变孩子的性格,善于表达,有组织能力;大声朗读可以帮我们打开大脑表层的记忆回路,对提高记忆品质也很有帮助,那些背课文比较快、比较准的学生,往往都喜欢大声读出来;而且,将文字转化为语言,可以提高理解力,不同的理解表达出不同的感情,可以从朗读中体现出来。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学校会给孩子朗读课文的任务,就是因为学校非常清楚朗读的重要性。
当然,大声朗读的好处远远不止于这些,除了对孩子学习的帮助,大声朗读还能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性格,改善一些心理问题,让大脑处于兴奋的状态,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这些好处不仅对孩子眼下的学习有帮助,还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培养孩子大声朗读习惯有哪些妙招
1、鼓励孩子自己挑选书籍
除了孩子课本上的必读文章之外,家长不妨鼓励孩子自己挑选书籍,这样孩子不会特别抵触大声朗读,反而是一种主动的带有兴趣的参与感。
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并不需要孩子整套整套的对书本进行朗诵,毕竟每一本书都有其精华的部分,也有其粗糙的部分。
对孩子来说,在他独自挑选书籍时,也需要去粗求精找到适合孩子年龄和心智的文章。
2、 读前要先理解
大声朗读不是为了死读书而读书,盲目着急的开始,囫囵吞枣的过程,反而会让这个习惯的效果变得适得其反。
所以朗读之前,家长也要更多地参与进来,帮孩子一起做好功课。比如文章中的生字、多音字、多义字,先学会它们的读音,理解在本篇的含义;比如对于作者背景、作品背景,先大致进行了解;比如孩子因为阅历有限不能感知文章某些句子的意思,不能体悟文章蕴含的感情,家长就要带着孩子来梳理一下,让孩子尝试理解,这样才能把朗读做得更好。
3、 每天固定的时间,固定时长
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所以大声朗读这个习惯要让孩子学会坚持下去。
选一个父母孩子都方便的固定时间,每天到点便雷打不动的开始大声朗读,这样可以有一种很强的仪式感,让孩子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事情,要特别用心的态度才行。久而久之,朗读会越来越流畅,越来越投入,越来越有感情。
4、 读后要有思考
在孩子读完书之后,给孩子准备好热水润嗓子的同时,可以让孩子平缓心情,逐步走入正常说话状态。
这个时候就可以跟孩子探讨一下,读完这一段或是这一篇文章的感受,自我评价一下哪个地方还没有表达到位,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理解,鼓励孩子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总之,朗读在语文素养的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朗读质量的高低,朗读量积累的多少,直接决定着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老师和家长一定要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激发孩子朗读的欲望,让无声的文字变为悦耳的声音,优美的画卷,让孩子感受朗读的无穷魅力,做一个懂语文、会生活、有诗意的朗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