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程程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改善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生活与情绪等方面的价值,以促进患者康复。方法:选择我院2018-2019年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n=60,常规护理)、早期护理组(n=60,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绪与独立生活能力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受试患者的SAS、SDS、ADL评分比较,早期护理组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另外,早期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救治成功后仍有明显后遗症表现,从而影响患者情绪、生活质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辅助可以促进患者独立生活能力、负性情绪改善,护理效果好。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 生活能力 情绪 护理效果
高血压脑出血HCH即非外伤情况下导致的脑实质内出血表现,疾病起病突然、发病快、病情严重,具有较高的致残以及致死风险。当前,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在提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救治成功率方面有突出进展。但是,基于疾病对神经功能等方面的损伤,导致患者后遗症情况明显,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导致患者心理负担较大。针对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我院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预后效果良好,发现在改善患者情绪、生活能力方面有优势[1]。基于此,本文就我院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为例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试验对象均为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时间选自2018年5月-2019年6月,共120例。纳入标准:(1)经MRI、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2)患者有明显后遗症表现;(3)患者意识清楚,具有配合能力;(4)患者知情参与。排除标准:(1)精神障碍患者;(2)严重疾病患者;(3)昏迷、肢体残疾等无法配合参与患者。进行受试患者分组,常规护理组、早期护理组各60例患者。常规护理组:患者中,男30例、女30例;患者年龄最小36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58.0±5.8)岁;患者高血压病程区间3-15年,平均(10.0±3.5)年。早期护理组: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患者年龄最小38岁、最大73岁,平均年龄(58.5±6.0)岁;患者高血压病程区间5-15年,平均(10.5±3.8)年。常规护理组、早期护理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资料接近,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供饮食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
早期护理组——辅助早期康复护理干预。(1)早期肢体功能康复。术后1d协助患者翻身,辅助并鼓励其进行侧肢床上活动。术后2-3d协助患者被动运动偏瘫肢体,按摩偏瘫肢体并指导家属,以确保患肢血液流通。结合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指导其进行坐立、站立练习,护理人员、家属协助患者运动。术后1-2周辅助并鼓励患者进行患肢主动运动,2-3周配合外部物理疗法,从而加速患者患肢神经功能恢复。(2)早期日常生活能力康复。鼓励患者独立日常生活、活动,包括起床、进食以及穿脱衣等,逐渐加强练习,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3)早期语言功能康复。加强患者舌部功能锻炼,并从单字向句子等过度,以恢复患者的语言功能。(4)心理干预。患者患病后有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从而导致患者有明显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康复依从性和效果。护理人员需予以患者积极心理暗示,予以患者鼓励,叮嘱家属与患者积极沟通并主动表达想法、感
受,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1.3观察指标
记录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情绪、独立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自制120份问卷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
1.4观察指标评价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焦虑情况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判定,抑郁情况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判定,使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DL[2]。
1.5数据分析
基于SPSS19.0计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观察指标,计数型指标占比率以(n)、(%)描述,计量型指标评分均值以(±s)描述,检验值为(x2)、(t)。P值小于0.05,表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指标差异显著。
2 结果
2.1护理满意度比较
2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经统计学计算,P<0.05。
.png)
3 讨论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群主要慢性病,且开始呈现明显的年轻化。高血压是脑出血疾病的主要诱因,患病后患者往往生活不能自理,情绪波动较大,从而影响康复状况[3]。早期康复护理在结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疾病、个体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通过予以患者早期肢体功能康复、日常生活能力康复、语言功能康复以及心理干预增加了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稳定了患者的情绪[4]。吕雅飞,王燕锋,陈君霞,等人研究指出,予以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措施,护理效果满意,患者情绪稳定,提高了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5]。
试验结果和赵月研究结果有一致性,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88%高于对照组77.55%,护理后心理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6]。
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独立生活能力较差、负性情绪明显,早期康复护理护理质量高,稳定患者情绪、改善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方面有优势,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任小丽.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和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21):85.
[2]齐晶.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和负性情绪的影响[J].心理月刊,2019,14(17):60.
[3]张敏.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和负性情绪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4):252+254.
[4]李维莉,郝卫伟,段良英.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和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J].双足与保健,2018,27(18):63-64.
[5]吕雅飞,王燕锋,陈君霞,等.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和负性情绪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5):132-134+139.
[6]赵月.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和负性情绪的作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