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实施分层教学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19期   作者:母志喜
[导读] 当前如何在教育工作中实施“因材施教”成为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分层教学理论应运而生,分层教学强调教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层次性,受到基层教育者的普遍欢迎
        母志喜
        四川省剑阁县香沉小学     

        摘要:当前如何在教育工作中实施“因材施教”成为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分层教学理论应运而生,分层教学强调教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层次性,受到基层教育者的普遍欢迎。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分层教学;技巧


        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他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掌握能力的差异,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创设不同层次的教学情境,从学生实际出发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每堂课上各有所得,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发展,进行有效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
        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由于遗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造成心理及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教师在教学过程如果只采用单一的“一刀切”的方法,讲的内容简单易懂,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吃不够,久而久之,就会弱化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讲的内容较难,又使得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消化不了,使其产生挫败感和畏难情绪,这样也会使他们会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要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分层教学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分层教学对物理教师的要求。分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很高的,要想进行分层教学,教师必须做到:进行分层教学前,教师必须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正确评价学生的情况,然后对学生分层划类;学生不是一成不变的,对学生的分层也不能一成不变。作为教师要以动态的观点实施分层教学,体现在组织分层、目标分层、合作学习、信息反馈、练习分层、评价过程分层等方面。为了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要经常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只有这样,教学方法才能切中要害,使分层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也要积极学习,了解信息,更新知识,更新观念,经常补充教案,更新例题、实验和学生练习题、检测题,完善方法,提高分层教学效果。
        学习评价分层。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也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丙等生,要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感;对乙等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优点,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学习信心足的甲等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

在考查、评价的基础上,每学期集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两到三次,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一个层次,对学习退步的学生则给予提醒、鼓励,帮助其分析原因,树立信心.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布置作业时,作业分层。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在作业的布置上,需分层布置。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课标、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面向中等学生,差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拔尖提高题,即根据甲等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布置一些难度较大、思考性极强的习题,刺激学生的求知欲;针对乙等学生应该以课后习题为主,使其会运用课堂知识;针对丙等生,应以简单的知识巩固题为主,反复练习,使其对课堂知识进行再次复习,加深印象。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缓和了差生学物理难的状况,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性。例如在教学熔化与凝固的知识时,课内作业共同完成练习册上的基础题和课堂实验题,课外作业要分层布置:对于丙等生,可以要求他们将课本中出现的熔化、凝固、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的概念抄写三遍,反复练习在图像中寻找熔点,凝固点、熔化时间、凝固时间这一类习题,以此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记忆;对于乙等生,要求学生用描点法画出图像,并分析熔化和凝固图像,总结晶体和非晶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物质状态的变化,能从图像中寻找到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熔化时间、凝固时间、每一段的物质状态及特殊点的温度和状态等,完成教材后习题;对于甲等生,要求不仅掌握与乙等生相同的内容,并会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如:在漠北镇为什么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在冬季,晚上为什么要将水箱中的水放掉?白炽灯为什么选用钨丝做灯丝?
         上课时,课堂教学的分层。课堂教学是分层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环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共同目标,统一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同时更应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应给甲等生足够的发挥空间和自主空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主动研究、自主创新的精神,对乙等生教师在教学之余,应在教学重点、难点内容上给予适当的指导,以帮助他们高效掌握,带动其学习更多的知识;对于丙等生明确要求他们掌握基本的课本知识,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减低难度。
         备课时教学目标分层。物理教师在备课时,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丙类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对于乙类学生侧重基础知识,同时注重培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甲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发展能力,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按照同样的《物理课程标准》、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进度备出不同层次的课,讲课时也由易到难,针对三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使他们不同层次的掌握学习内容。总之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提出切合实际的不同目标要求,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
         物理教学中坚持分层教学的方法,符合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全体性和个性发展的理念,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的积极性,对大面积提高物理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