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技巧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19期   作者:谢依婷
[导读] 有效利用课堂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对于本课程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刨根问底的精神,亦可以将科学的观念深入人心
        谢依婷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柏林沟镇小学  
        摘要:有效利用课堂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对于本课程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刨根问底的精神,亦可以将科学的观念深入人心。合理有效的课堂实验,在教学中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技巧


        我们知道,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际操作为重点的学科,其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在实验总数中占着较大比例,农村学生的知识范围有限,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另外,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老师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而是直接告诉学生预设的实验条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没有了自己的思考。
        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是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内容以及实际教学的需要,通过拓展其功能、变换其形式、优化其组合、引伸其内涵、转换其应用而设计出来的实验。我以整合实验教学资源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研究,目的是提高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水平。
        让学生亲自动手演练实验。实验基础操作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和掌握实验的关键。老师可以通过学生操作实验的过程来检验学生掌握实验的程度和熟练程度。所以,在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亲自演练实验,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实验知识的掌握更加巩固,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生石灰与水的实验,老师可以让学生亲自上台操作,在实验的同时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的变化,是否有白色物质出现,这种白色物质是什么呢?同时,这个实验会放出大量的热量,那么在平时的应用又是怎样的呢?因为农村的实验设备与资源是有限的,而生石灰在农村也比较常见,因此,老师可以通过这些实验材料易取又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实验的乐趣以及掌握操作技能,这样学生可以很快就记住了实验现象,从而提高了实验的教学要求。
        认识化学仪器,加强实验基础。老师有义务让学生对化学的仪器设备进行了解和掌握,使学生可以基本认识实验的仪器。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是仪器设备的展示,在农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可以亲自接触到化学仪器设备,知道它的构架、用法以及安全事项等。具体来说就是将实际的设备和课本上的仪器图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通过对化学仪器的仔细观察,强化学生对实验仪器设备的外观、用法、使用事项等方面的了解和认知。
        优化实验设计,创造高效课堂。化学教学创新的本质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体系,而是设计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高效的学习模式,使学生通过模仿、自主探究和归纳总结产生属于自己的化学学习方法。例如,我们传统的“两棒相遇冒白烟”实验,这个实验已经沿用了很多年,其实验原理就是两个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水和浓盐酸,然后将这两个棒子靠近,当两棒逐渐接近的时候,就会产生大量的白烟,这就是固体的氯化铵。这个实验已经使用了很多年,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并不陌生,他们曾经或许听说过,也或许亲自试验过,这样的实验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新奇了,所以也很难再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我们可以改进这个实验,为它增添一些新鲜的元素,将其“焕然一新”,给学生一定的新鲜感,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我们可以在一块硬海绵上插一段小松枝,然后把它放在一个培养皿中,这个培养皿中装有一定数量的浓盐酸,然后拿出一个大烧杯,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浓盐水,要尽量使烧杯壁都浸湿,将这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就可以进行我们的实验了,这时我们将这个被浸湿壁沿的大烧杯倒扣入培养皿中,会出现一个奇妙而又美丽的景象—雪中雾凇,慢慢的等到雾气全部散去后,我们可以看到松枝上会有一些残留的固体颗粒,这时的松枝就像是被铺满白霜状,十分美丽又迷人。这样一个实验,又有新意,又有趣味性,如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可大大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设立实验问题,带着疑问做实验。趣味实验教学不仅要带领学生去亲自动手做实验,还要让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一个成功的实验应该是集观赏性、趣味性、探究性为一体的,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在进行实验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趣味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变得更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实验教学效率会得到大大的提高。例如,二氧化碳提取的实验,一般情况下,我们是用石灰石和稀盐酸作为原材料进行实验,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用石灰石和稀盐酸?难道我们就不能用其他的物质来制作二氧化碳吗?同学们,你们想想,还有别的物质吗?”问题刚刚提出,就有学生开始小声议论,互相探讨,慢慢地,学生会发现,曾经学过的碳的燃烧、碳酸钙高温分解等,这时教师再带领学生逐一分析,碳的燃烧不方便收集所产生的气体,而碳酸钙高温分解对温度的要求又很高,经过这样一排除,同学们发现,只有石灰石和稀酸盐才能作为最优的实验原材料。
        少演示实验,增多探究式实验。在实验教学课程的安排中,我们要尽可能多的安排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情况下,经过教师的指导,自己进行探索和研究。必要时,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但是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做实验,而是提供给学生一些可用的线索,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有趣味性的化学实验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充满热情的参与到化学实验中来。
        培养学生刨根问底的精神。化学反应的现象反应的是原子之间分离与重组的本质,对于诸如此类的本质问题的探寻是几千年来人类简单也是最严肃的哲学问题之一。初中化学知识涉及到了化学反应的本质问题,化学本身也就是探寻这些反应本质的一门科学。化学键、晶格结构、分子结构,这些物质或者材料本身最基本的成分,它们之间的变化在宏观上产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现象。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一致但其物理性质大相径庭,前者是自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而后者却是最软的物质之一,这究竟是为什么?再有,组成柔软石墨的单层石墨烯的强度有大大超过了金刚石,这又是为了什么?对于这两个简单问题的解答涉及到了初中化学中分子结构的知识点。对这些问题的解答过程不仅是一个科学求真的问题,同时也涉及到了需要刨根问底的一些哲学问题。这种刨根问底的精神也正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之一,是我国现实社会中缺乏的一种精神。对于青少年刨根问底精神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也就慢慢得实现了。
        初中化学是九年义务教育对初中生开设的一门实验性很强的新课程,在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课堂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对于本课程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刨根问底的精神,亦可以将科学的观念深入人心。合理有效的课堂实验,在教学中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