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带动数学学习气氛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19期   作者:韩传利
[导读] 应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可以打破僵化的“教条式”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新鲜活力,带动课堂学生主动学习的气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
        韩传利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安曙光双语学校 223200
        摘要:应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可以打破僵化的“教条式”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新鲜活力,带动课堂学生主动学习的气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以下本文将立足于情境教学的主张,思考该教学方法如何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希望可以对同仁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教学策略
        兴奋、趣味、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才有助于学生思维大门的打开,而相反的,如果课堂教学的氛围是压抑的、紧张的、恐惧的,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禁锢和僵化,而无法实现创新和创造。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思维探究性的学科。为了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本文展开了几点关于情境教学的方法探讨,希望对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效性有所帮助。
        一、设计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都是比较喜欢听故事的,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孩子的思维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波动,从而引申出很多奇妙的想法。其中,他们对于动画片中的故事,或者是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都会表现出强烈的热爱。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为什么不能利用故事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数学知识思考和探究欲望呢?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尝试对教学故事情境实施了设计,比如,在教学指导“简便算法”,如“结合律”、“交换律”、“分配律”的知识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对数字产生初步的认知和感知能力,以及激发学生从多个数字中寻找规律的积极性,我给同学们讲解了“高斯找规律的故事”,“数学小王子”高斯曾在10岁时,只因为一道数学计算题就被众人知晓了,而这道数学加法题就是:1+2+3+……+99+100=?当其他同学还在遵循传统的计算规则,从1开始一步一步向上加时,高斯已经开始了1+100=101,2+99=101……如此方法的计算,这便是对固定式思维的否定,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通过讲解这个故事,很多学生的计算兴趣都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课堂变得十分活跃,在计算教学中,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提升了不少。
        二、营造生活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应用观念
        自实施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之后,教师的“应用教育”意识日渐强烈,与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相比,这足以看出教师观念的进步。而所谓的“应用教育”意识,就旨在通过一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具备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的观念和意识,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营造生活教学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教学经验,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全部投入到生活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比如,在教学指导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课“负数的初步认识”知识时,如何引导学生构建对“负数”的理解呢?教材中已经给出了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用的是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对比案例,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但总觉这一案例放在小学五年级阶段并不是太适合学生,因为这一案例的地理人文性较强,很多学生对于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并没有太多的了解。而相比之下,笔者认为,则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播放简短的天气预报动画,然后择取某几个地区的气温值的对比,来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是零下气温?什么是零上气温?”,就此来感悟出正数和负数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观念。
        三、设计问题探究情境,发散学生思维
        学习贵在产生疑惑,疑惑是深度探究知识本质的重要条件之一。新课程改革中曾提出教师要重视“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模式构建的要求,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也要科学设计问题,营造探究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和合作探究氛围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亲身体验感知主动性,从而完成数学知识的自主构建过程。
        比如,在教学指导“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相关知识时,根据教材内容,我出了一道练习题,让学生比较“0.100米、0.1米和0.10米”的大小的题目,但我并没有直接将这道题目写出来,而是采用层层深入的方式,首先在黑板上板书“1、1、1”然后启发学生,这三个“1”之间是都可以用等号链接呢?学生均回答可以,之后,我又在第二个“1”之后添加了“0”成为10,第三个“1”之后添加“00”成为100,然后再问学生,这次等号还可以继续用吗?学生摇摇头说不可以,之后,我又继续启发,如果我们想要让这个式子成立呢?学生回答可以添加一些单位,比如,长度单位和货币单位,由此我构建了“1元=10角=100分”的等式,然后,我又继续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想要将它们的单位都改成元,但等式依然成立呢?由此,则可以引申出“小数”知识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尝试去自己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和总结问题,学会自主探究,从而成为数学学习中的强者。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较多,而缺少合理、科学、趣味的教学情境投入,则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关于如何营造生活情境、如何构建故事情境和问题探究情境的问题,本文笔者简要分析了几点自己的教学理解和教学经验,希望可以给同仁提供一些参考,让小学数学教学更加趣味和高效。
        参考文献:
        [1]陈惠娜.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读写算,2020(24).
        [2]周界朋.境在情中,情在心中——探析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模式[J].读写算,2020(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