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毅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文昌小学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要学好语文就必须要具备听、说、读、写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说”在四种能力中则是最主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现总结几点如下:
一、创设情景,让孩子敢于说话。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语言的黄金时期,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敢于发表意见、敢于抒发内心所思所想。笔者在上语文课时,往往结合课本内容,故意设置一些话题讨论、知识抢答、题材猜想,让孩子们发散思维,敢于说,勇于答,勤于思。比如,在学习“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时,学生们知道狐狸被老虎抓住了,狐狸为了逃命,灵机一动随即狡辩地说出自己是上帝派它来管理百兽的,然后随机应变又编了一些谎言让自己在虎口中逃生了。笔者趁着大家兴趣很高之际,迅即借题发挥,问学生们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边,该怎样应对?这一下课堂氛围热闹起来了,大家争相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老虎老虎,我爱你,先让我表达表达吧”;有的说,“老虎老虎,你信不信,我可以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如果我把星星摘下来送给你,你就别吃我好吗”;有的说,“老虎老虎,我想和你比试比试一下,你要是赢了,我就乖乖地投降”……想像之门不断开启,课堂氛围十分热烈。
二、创造机遇,让孩子表现自我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专门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口语和演说练习。演说的内容可以从阅读教材中寻找,也可以讲一讲最近身边发生的趣事,还可以讲故事,总之,活动的目的是重在参与,讲得好不好没关系,但必须要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而且必须要站在讲台上去讲。开始的时候,一些孩子胆小、害羞,没有当众演说的勇气,一上讲台就找不着东南西北了,但是不要紧,只要参与了,哪怕只做个自我介绍也行,孩子只要迈出了第一步,他就有了胆识。有了胆识,也就有了表现欲,久而久之,次数多了,那些不爱表达的孩子的演说能力就逐渐变得挥洒自如了。
三、创设条件,让孩子学会交际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知识和和经验的缺乏,有些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很难说清楚,讲明白,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实践,去体验,去扮演。比如,把课文编写成情景剧,让孩子扮演课文里的角色,这样既加深了课本印象,让孩子在提高表达能力的同时展示了所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又激发了孩子的兴趣,让他们乐学乐说。
又比如,适时地给孩子们布置一些课堂作业或家庭作业,让孩子们把最近听到的新故事、学到的新知识分享给班上的同学们;或者把学校里的新鲜事,如班级获奖啦,某某同学参加什么赛事啦,又来了新老师啦,等等新情况告诉爸爸妈妈,让大家一起共同分享,这样的一些作业,孩子们乐意做,也很感兴趣,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演说,也学会了交际。
四、创建氛围,让孩子爱上演讲
教师的言语和行动,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无形教材。因此,在孩子们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神圣的,他们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自己老师的一言一行。笔者在教学中,非常注重言谈举止,平时在教学中、讲故事时,笔者都会有感情、有表情、绘声绘色地给孩子讲述,潜移默化中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提高孩子表演的兴趣。比如,笔者在讲故事时,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情等塑造了灵活的老鼠、笨重的大象、威武的狮子、可爱的兔子等一个个形象生动的角色,将孩子带入每一个故事情境中。孩子在教师的带动和感染下,会听得津津有味,逐渐开始喜欢听故事,学着老师的腔调,进行对话、游戏,同时在语言表达、同伴合作、社会性交往上得到锻炼与提高。
五、培养习惯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表达就是将思维结果用语言表述出来的过程。可见,思维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表达能力。根据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心理、知识储备等方面的特点,可以将小学阶段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并涵盖了口头表达和书面语言两个维度。一是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事物的形态和发展过程;能够对一件事物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感;能够创新性地表达外在的事物和内心的情感。
因此,笔者在课前准备时,都要把每节课的导语、每个环节的衔接语言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来备,哪些话应加重语气、哪些话应放缓语速备到心中有底,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都严格把握;上课时做到口齿清楚、用词准确、条理清晰、语句精练,同时恰当运用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用语,做到自然和谐、不生硬,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学科有一句常话: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境。,在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只要善于引导,通过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就能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激发学生思维,丰富习作素材。
总之,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演讲”训练是集语言、思维、观察、表达,听、说、读、写和课内、课外于一体的综合训练,加强“演讲”训练是社会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从加强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说话教学中,让孩子们敢说,能说,会说,在描绘一方景色、勾勒一件实物、介绍一个场面、刻画一幅肖像、阐述一种思想时能够“出口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