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丹容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塘小学 311201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断增加,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吸引力不断下降。因此,教师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策略。从学科特点看,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有效结合,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而且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有效的作用。同时,在新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上,更加注重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在这种背景下,生活体验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逐渐凸显。本文结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实践,探索了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式;教学策略;
一、引言
数学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课,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要求加强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式教学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简而言之,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式教学主要是指给学生创造机会,结合现实生活,呈现或还原教学内容,以“生活”的方式,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谈数学和生活,围绕问题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把生活体验转化为学生的个人体验,实现知识的融合和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生活为导向,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创建积极的课堂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体验数学,理解数学,创造数学。在效果方面,教师要全面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准确把握生活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实施模式,不断完善,才能充分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逐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缺乏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保持学习意愿的内部动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于那些逻辑严谨的数学总是很难理解,没有办法很好地转换自身的思维方式。从长远来看,学生没办法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自然就会逐渐缺乏继续学习的动力,这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负面影响。
第二,课堂互动不足。缺乏互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师生之间互动沟通不充分,另一方面,学生之间自由合作讨论的机会也比较少。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气氛往往沉闷,导致学生思维僵化。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会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第三是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虽然会引入多媒体信息技术,但大多数老师还是偏向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采用“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直接将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毫无疑问,这种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生期望的学习效果。
三、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式教学策略
1、引入生活情景, 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其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数学的意义。小学时期是释放天性,尽情玩耍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不仅心理不成熟,而且逻辑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当他们接触数学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本能的排斥。可以理解,这种拒绝是孩子们对他们此时不感兴趣的事物的本能反应。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他的目标和任务是让学生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然后爱上数学。通过实际教学活动,笔者发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场景,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百分比”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介绍了以下几点:
老师:“同学们,上周老师去买衣服了。这家服装店正在促销。他们说一件可以打8折,两件可以打6折。老师花了180元买了两件衣服。这两件衣服原价总共多少钱?”学生:“老师,我算了一下,180元是打6折后的价格,所以两件衣服的总价应该是300元!”老师:“很好!如果我花120元买了一件衣服。如果老师只买了一件衣服,按照原价的话应该付多少钱?”经过简单的讨论和计算,学生甲:“应该付200元。”学生乙:“老师,他错了!如果你只买一件,是8折,不是6折。所以老师买的120元衣服原价不是200元,应该是150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习能力水平的限制,学生难免会容易犯错误。看似复杂的教学内容,如果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之间的讨论,激发学生对数学内容研究的兴趣,使学生学会教学内容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而且能让教师发现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引导教师在教学中的重点方向。
2、突出学生主体,激活体验思维
新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非常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要求教师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实施生活体验教学策略时,应避免采用单一的“注入式”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作用。根据这一要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自主的知识探索活动。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更准确地理解知识。同时,教师要更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的要点,关键时候给与学生一些恰当的指导,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合作讨论。这样既能巩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又能使学生在讨论中认识到思维的差异。比如说,我在讲授《圆的面积》时,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直接渗透书本知识,而是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圆的面积。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需要动手练习。关于活动的内容,我首先给出一个简单的提示:画出三个圆圈,然后将它们分成10、20和30等份。然后将三个圆以不同的形式重新组合,总结出组合的图形模式。根据提示,学生们进行了研究,最终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重新拼接的图形是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分的等份越多,重新拼接的图形越近似矩形。接下来,我让学生们试着把圆分成更多的数字(确保是偶数),并考虑这个近似矩形的长度和宽度与圆的对应关系。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观察,讨论并得出结论:近似矩形的长度等于圆周长的一半,近似矩形的宽度等于圆的半径。最后,这可以帮助学生得出更准确的结论。这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锻炼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3、运用数学知识, 解决生活问题
任何时候,学生的学习都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而应该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因此,在课堂内容结束后,老师可以安排一些难度较大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加强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生活问题的目的。在学习完《物体表面积的计算》后,安排了以下练习:“数学课后,我给大家安排的练习是测量家里某一扇门窗边长,算出其面积。课后习题的有效设置,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问题,以便把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
四、结语
总之,生活体验式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特别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将生活体验式教学策略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教学活动组织策略。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应该更加认识到这一教学策略的重要性,更加熟练地掌握具体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这种教学策略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余红艳.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式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20(21):28-29.
[2]张洪梅.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34):42.
[3]刘景标.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12):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