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青
深圳市光明区凤凰塘明幼儿园518132
摘要: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重要活动,通常会在美工区中展开,不过为了满足幼儿的制作兴趣,需要教师能够从多个方面思考,利用不同的素材,如生活废料等,展开多种类型的美术活动,既能够满足制作兴趣,又能够鼓励幼儿创新,这就有利于提升幼儿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美工区;幼儿;创造能力
引言:目前,幼儿教育工作需要朝着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方向展开,所以创造能力是幼儿必备的素养。而美术活动可以较好地培养创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较好地利用该活动,并且需要在满足幼儿兴趣的前提下进行,这样才能促使幼儿愿意参与活动,为培养创造能力提供有利条件。
1.美工区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优势
1.1能够展开多种类型的美术活动
在幼儿园中,美工区通常用于展开美术活动,而根据教育内容的不同,教师可以依据多种工具展开活动,这会让幼儿参与多种类型的美术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幼儿亲自动手制作不同的美术作品,这会给予幼儿多方面的艺术启发。并且,教师会在过程中不断地鼓励幼儿,任凭自己的想象创作,这会增强幼儿的创造能力。
1.2为幼儿提供优质的环境
在美工区中,一方面能够将所有幼儿集中起来,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可以共同参与某项美术活动中,并且可以共同动手制作同一项美术作品,这会为美术活动提供集体环境。另一方面,能够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制作素材,幼儿可以自行挑选工具、素材制作喜爱的作品,这会为美术活动提供制作环境。因此,基于以上两方面的优势,可以为美术活动提供优质的环境,促进活动展开。
2.美工区中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措施
2.1鼓励幼儿采用生活废料,制作美术作品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家庭多多少少都会产生一些生活废料,如废旧纸盒、塑料袋等,而这些废料可以作为美术活动的素材,一方面这些材料外观较为完整,且不易被环境分解,另一方面这些材料的可塑性较强,教师可以用其展开多种类型的美术活动,有利于增强幼儿的创作能力。并且,物质材料的投放是影响幼儿活动的关键,因为幼儿的求异创造离不开物质材料,丰富多样、难易适度的材料可以直接刺激幼儿的创作欲望。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随处可见,如废旧纸张、纸盒、纸箱、碎布、零碎的棉花、海绵、家中没用的瓶瓶罐罐等等都是区角活动中的好材料。这些废旧物品取之不尽,用之不厌,既丰富了操作材料,又会让幼儿感到如获至宝,均可成为触发幼儿创造灵感的触点,让美工区成为幼儿的创造乐园。
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展开“塑料小猫咪”的美术活动,先让幼儿从家中带来一些白色塑料袋,给每个幼儿分发1支黑色记号笔,随后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塑料袋上画出猫咪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或者可以分给幼儿一些彩纸和剪刀,让幼儿从彩纸上剪出猫咪的五官,用胶水贴在塑料袋上。然后,在画好或粘好后,让幼儿捏紧塑料袋口,用嘴向塑料袋中吹气,让塑料袋迅速地鼓起来,这时会发现刚刚所画或粘贴的“猫咪五官”动了起来,这就完成了“塑料猫咪”的美术作品。
再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展开“我是纸盒人”的美术活动,先让幼儿从家中拿一些小鞋盒和鞋带,分别给幼儿发放彩笔、剪刀,随后让幼儿用剪刀将鞋盒的底部的长方形完整地剪下来,再用剪刀在长方形纸片上剪出眼睛、鼻子、嘴巴位置的空洞,用彩笔画出自己最喜欢的人物的形象,如蜘蛛侠、钢铁侠、白雪公主、超人等。在画完后,在脸颊处剪出两个小圆洞,将鞋带的两端分别系在两个洞中,这就可以将“纸面具”带在头上,让每个幼儿成为自己最喜欢的人物。
由此可见,从以上两个美术活动来看,可以充分利用生活废料做出精美的美术工艺品,并且幼儿在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动手动脑,能够满足幼儿的美术兴趣,这就有利于提升美术创造能力。
2.2创设良好的展示环境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
环境的创设作为实现整个教育目标,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幼儿之间的思想和情感是相通的,每个幼儿的手工作品较为容易被其他幼儿接受和认可。因此,教师需要精心构思美工区域的每个角落,让活动区成为幼儿求异创造的天地。比如,在活动区上方可以悬挂漂亮的美术作品,如用树叶、蛋壳、毛线、瓜子壳、羽毛等材料粘贴构成的图画,幼儿与家长一起利用废物进行制作的玩具。在这样的环境中,由于所有装饰物都是由幼儿自己亲手制作的,如机器人、瓶娃娃、小动物,汽车、房子等,这会让幼儿更加喜爱美工区域环境,愿意主动地进入该区域,这就为展开美术活动提供有利条件。
2.3善于观察,捕捉幼儿的创造火花
活动中幼儿的创造火花是稍纵即逝的,所以教师要细心地观察捕捉。比如,当教师观察到某个幼儿将快餐盒拿在手里把玩多时,然后耗费一番力气在上面粘了两根吸管,但是感觉不满意,失望地将其丢在一旁,这时教师可以上前询问幼儿∶“为什么不继续做下去呢?”,幼儿说:“因为我觉得不像小兔子的耳朵”,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说∶“小兔的耳朵这么长,你可以尝试打个弯哦!”,这会重新燃起幼儿创造美术作品的火花,孩子看着看着,进而飞快地在盒上剪贴了眼睛和三瓣嘴,成功地做出一只活灵活现的兔子。然后,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让其一气呵成制作小猫头、小熊头等工艺品。因此,从该过程中来看,只要教师能够细心地观察,适当地点拨幼儿,这就可以给予幼儿创造美术作品的自信心,有利于提升创造能力。
2.4适时介入,激活幼儿的创造思维
在剪纸区里,幼儿会用走公园的方法围着白纸有进有出地剪出形态各异的剪纸雏形。不过,经过多次观察,教师会发现幼儿只会从一个角度观察,这会抑制创造思维。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我适时介入,帮助幼儿激活创造思维。比如,某个幼儿说:“报告老师!我剪了一只小乌龟!”,教师看过后说:“确实像小乌龟哦!不过,如果我们将小乌龟侧过来看,这会像什么呢?”,有些幼儿看过后会说:“好像一只小兔子!”,这就会让幼儿产生了新的思考,随后教师鼓励幼儿再剪出一只小兔子,让幼儿可以创作多种不同的剪纸作品。那么,从该过程来看,通过不同角度地评价作品,能够给予幼儿新的创作启发,鼓励幼儿动手制作新作品,这就有利于提升创造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重视美术活动带给幼儿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利用该活动不断地增强幼儿的创造能力,促使幼儿能够主动地动手、动脑,依靠自己的想象创造美术作品,另一方面利用该活动让幼儿对课堂产生学习兴趣,需要贴合幼儿的角度展开美术活动,这样才能达到美术活动的教育目的,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坤坤.浅谈美工区中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J].启迪:教育教学版,2017(6):61-61.
[2]邵丽亚.有效开展大班美工区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8(3):87-89.
[3]骆桑男.浅析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创造性的培养[J].文学少年,2020(4):0138-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