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与生活常识的关联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19期   作者:龚志华
[导读] 与其他很多自然科学一样,物理中的很多知识也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是生产劳作中原理的精华
        龚志华
        (江西省樟树市滨江中学 江西樟树 331200)
        摘要:与其他很多自然科学一样,物理中的很多知识也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是生产劳作中原理的精华。当前我国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偏重于应用,因此,将物理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更有助于我们在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事发明创造。下面本文将对高中物理与生活常识的关联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中物理;生活常识;关联新探讨
        引言: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伦琴发现了X射线,很多伟大物理学家的发明创造,其灵感都来源于生产生活。有些是偶然间的发现,有些则是坚持不懈的试验,如为弄清楚“天神发怒”的本质,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在电闪雷鸣的空地放风筝,并由此发明了避雷针。这些都告诉我们,物理与生活的关联是密切的。
        一、认识“物理”
        从字面上看,“物理”可以理解成是事物或物体的道理,研究物理就是在研究事物或物体的特征、性质、属性,就像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一样。我们给物理学下的定义是:一门自然科学,侧重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几个关键点: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运动规律和物理现象,可见对物理研究的范围要比我们用肉眼能观看到的要广、要深。
        二、高中物理与生活常识的联系
        (一)自行车上的物理光学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自行车后面装有一个反光镜,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个反光镜是由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组成一个立体直角,用其内表面作为反射面,被称作角反射器。无论从哪个方向发射过来的光线,在接触到这个反射镜后,都会被反向射回,而此时,位于自行车后面的人会看到明显的亮光,这就在提醒后方车辆慢行。由于该反射镜的特殊结构,使反射回去的光强度远远大于普通的漫反射光,从后面看上去好似一个红灯。
        (二)汽车上的物理力学
        在汽车构造和运行方面所涉及到的物理力学知识实在太多,比如车身的流线型构造最大限度减小了行驶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汽车在公路上能够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是因为水平方向上的阻力、摩擦力与牵引力互相平衡;垂直方向所受到的重力与地面的支撑力互相平衡所造成的;身处车内的乘客在汽车转弯时(急速转弯会更明显)自己身体的运动方向与汽车转弯方向相反是因为向心力。


        (三)动物身上的物理电学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个现象,输电塔上明明写着:“高压危险,请勿靠近”,但小鸟站在几万伏的高压线上却安然无恙,人若是接触到高压线是必死无疑,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输电线分为零线与火线,人体是自然状态下的导体,在同时碰到零线和火线时,容易形成短路,过大的电流是人触电身亡的原因,这就像在电源的正负极之间连上导体,电流会从导体上通过的道理是一样的。在做电学实验时我们发现,用电压表去测导线的电压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因为导线的电阻几乎为零,所以电压也就基本上是零(有欧姆定律可知)。由于小鸟与高压线的接触点很小,且当它站在电线上时会产生并联的效果,所以几乎不会有电流从他身上经过,也就安然无恙了。
        (四)生活中的分子热运动
        不知大家有没有留意过,我们平时在腌咸菜时会放上十天半个月,这样吃上去才会有咸味,可炒菜往里加盐时,最多用不了一分钟菜就会变咸,这是为什么呢?通过学习分子热运动我们知道,在高温下,分子的运动速度会加快,由于腌制咸菜常温即可,甚至有的还需要低温处理,所以才需要更长时间去渗透。另外,长期堆放煤的地方会形成一片黑色的印记,当我们用刀挂去表面一层时会发现,里面也渗透进了黑色,这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还有,当我们把物体放在一个地方时间久了会发现,物体几乎会黏在上面,这说明即便是固体,分子之间也是有间隙的,只有时间足够久,就会连在一起。
        (五)高速磁悬浮列车
        高速磁悬浮听上去很高大上,但它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它是20世纪的一项伟大发明。高速磁悬浮是运用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使磁铁产生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所谓的“悬浮”就是抗拒过程中的一种状态,也称“磁性悬浮”。将这种原理应用到铁路系统上,就实现了列车与轨道的脱离,使其成为人们所认识的“无轮”列车。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活中存在着非常普遍的物理学现象,并且分布在各个方面和各种领域,很多人之所以感觉不到,认为物理很难,很抽象,是因为他们没有留意去观察身边的生活现象,即便观察到了也没有做进一步的思考。高中物理与生活常识相联系,很好地为学生提供了观察与思考的机会。正所谓: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若想使更多物理学原理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为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需要我们更加积极勤奋地去研究它,发现它。
        参考文献:
[1]赵保进.高中物理力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0(33):144.
[2]李之东,徐俊红.浅析如何从生活现象中学习高中物理力学概念[J].高考,2020(25):39-40.
[3]颜超.浅析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7):95.

作者简介:龚志华 1973-12.  女 籍贯:江西樟树 学历:本科  职称:高级教师 邮编:331200 单位:江西省樟树市滨江中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