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学习小组组建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19期   作者:王忠凯
[导读] 根据新课标的指导精神,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育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采用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王忠凯
        泰安市岱岳实验中学   271000
        摘要:根据新课标的指导精神,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育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采用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但是,现阶段的分层教学并不完善,教育教学过程中仍有很多问题。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分层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学习小组组建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分层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学习小组;组建策略
引言
        分层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这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学生们的整体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制定学习目标,让班级学生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加强小组组建策略。老师自身也要对所要教授的内容有一个极为清晰的认知,根据内容来制定分层目标,要能够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以一种引导的态度来进行教学,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了本层次的内容后有一个新的突破和发展。
一、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中;而分层教学强调的就是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开展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形式,解决了以往学优生学习上得不到满足、学困生消化不了的情况。因此分层教学下的数学课堂,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也满足了新课标对于数学教学的要求。分层教学法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能够让每一位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从而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改变了以往差等生受到冷落的情况。这样一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课堂的良好氛围,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使得学生在学习上更具有动力和自信。
二、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原因
        (一)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由于学生是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的基础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会对教师的教学带来麻烦,对于学生来说,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是难以平衡的。基础好的学生觉得教师讲得太慢,不能够跟上自己的进度;然而基础较差的学生会认为教师讲得太快,自己难以消化吸收。在此情况下,便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来解决。
        (二)教育改革的要求
        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需要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一味地跟着教师的节奏学习,对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并不清楚。而分层教学模式则是很好地践行了该理念,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况进行相对应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具针对性。
三、分层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小组组建策略
        (一)对检测的层次性划分
        在数学教学的实际开展当中,要想使得学生真正的学有所获,教师也应该对每个层次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便于对学生层次更好地调整,使得分层教学的实效性得到增强。例如,在检测当中,教师也可以根据每个层次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在量、内容上进行差异的划分,使得学生在检测当中更好地提升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地实现分层教学和数学教育的结合。
        (二)对备课的层次性划分
        当学生分组、分层明确之后,教师就应展现自己的作用,在课堂教学当中更好地发挥分层教学的作用,否则的话就会使得分层教学的开展形同虚设,是很难达到最佳效果的。

在这其中,教师一定要将教材作为依据,吃透教材,并将大纲、教参作为参考,来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明确,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有一个努力的方向,使得学生产生更多的学习动力,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进步、发展.例如,在讲解“因式分解”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这一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在掌握中是比较复杂的。因此,教师就可以结合分层小组,来为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和任务。如,对C层次小组的学生,只要掌握好几个分解方法即可,掌握方法的特点,为后续的应用起到铺垫作用;而B层次的学生,就要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将方法运用到解题当中,更好地掌握每个解题方法的特点;A层次的学生就可以将前两个层次为基础,投入到各种习题的解答中,使得学生懂得在怎样类型的题目下,应该运用怎样的方法等,使得学生熟练运用,获取到更多。在这样的目标导向下,可以符合每名学生的发展,与学生的最近发展是相符的,使得教学的针对性得到增强。
        (三)选择合适的组员和组长
        在组建数学学习小组时,教师除了要考虑小组的人数控制在4~6人之外,还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性别、学习能力、日常发言的积极性等各方面综合因素。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学习能力较弱和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这不仅有利于帮助第三层学生更好地融入数学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综合素质。选择合适的小组长对提高小组学习效率和学生成绩非常重要。教师一定要根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在班级内的表现、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对班级的责任感等因素,选出最适合的人选。小组长不仅要协调好组员的关系,而且要引导组员积极学习。
        (四)处理好小组合组学习和学生独立思考的关系
        教师在利用小组学习这一模式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小组合作学习和学生独立思考的关系,根据教材难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因素,选择是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教学之前,应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例如,苏科版“三元一次方程组”这一课讲到的三元一次方程组计算相对复杂。教师面对一道难度较大的应用题时,可以让学生先思考,再进行小组讨论,最后说出答案。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处理小组合作与独立思考的关系,有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五)吃透教材,分层阅读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相关内容时,由于许多定理的理解必须要建立在不等式模型思维和操作的基础上,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开展教学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问题,部分学生自身思维水平较低,可能对函数的感知能力达不到预期目标,因此教师通过分层能够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即解题的主要思路。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也要细化初中阅读教学的相关方法,使教学活动更加明确课堂安排更加有序,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解题能力。
结束语
        总的来说,初中教师在数学教学的实际开展当中,秉持着分层的理念,将学生全体划分成各个小组,推动教学的开展是非常必要的。虽然,它也存在一些弊端,但教育人员应该趋利避害,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优点,结合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来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从而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业丽.分层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学习小组组建策略的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35):42-43.
[2]胡晶.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12):71-72.
[3]张江龙.小组合作构建初中数学分层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33.
[4]芮文艳.初中课堂“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J].新课程(中),2019(11):140-141.
[5]张台余.分层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学习小组组建策略的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06):73+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