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2期   作者:周先群
[导读]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以及抽象性,儿童在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期间,由于数学思维以及数学素养比较弱,进而对其学习效率产生较大影响。
        周先群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文星镇高岭小学 湖南 岳阳 414600)
        摘要:众所周知,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以及抽象性,儿童在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期间,由于数学思维以及数学素养比较弱,进而对其学习效率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数学教师需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有效培养儿童的数学素养。基于此,本文旨在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培养儿童数学素养的具体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素养

前言:在基础教学当中,数学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数学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儿童对一些基础知识进行学习以及掌握,同时还能培养儿童的数学素养、数学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这对儿童后续学习以及未来成长十分重要。因此,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培养儿童数学素养的具体策略展开探究意义重大。
一、适当使用学具,发展儿童思维
        在小学阶段开展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对一些学具进行适当运用,这样可以帮助儿童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沟通桥梁。课堂之上,数学教师需适当引导儿童对学具进行运用,通过学具可以有效提升儿童的实践操作这一水平,对细节进行关注,进而形成一边学习一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对学具进行运用,可以有效发展儿童思维。例如,开展“图形认识”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可让儿童紧抓实物特征,在课前多准备一些形状不同并且简单易拿的实物,同时在课堂教学当中进行运用。这样一来,可以有效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对不同图形间的不同点以及相同点进行深入了解,借助触觉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促使教学效率不断提升。
二、由直观至表象,培养儿童抽象思维
        儿童具有的抽象思维这一能力会对其问题思考以及解决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教学期间,数学教师需着重培养儿童的抽象思维,坚持由直观至表象,由表象至抽象,进而促使儿童历经螺旋上升这种思维方式,并且帮助儿童对新旧知识进行有效衔接,构建知识框架。例如,开展“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可指导儿童推导“减法为加法逆运算”,对加法与减法混合运算进行验证,之后引导儿童进行自主验证。因为语言为思维表达的重要基础,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教学期间,数学教师需着重培养儿童的语言思维,这样有利于培养其抽象思维。当儿童对在自身数学思维进行表述之时,数学教师可引导儿童用规范、严谨的数学语言加以表述,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儿童抽象思维加以培养[1]。

此种形象化的数学关系可以促使儿童直观理解数学关系,帮助其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促使其学习效率有效提升。
三、建立习题框架,训练儿童的数学思维
        实际上,课堂训练是促使儿童发挥优势,对其数学思维加以培养的一个关键。这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当中建立习题框架。通过习题训练能够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总结。儿童带着问题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内化,促使其学习能力不断提升。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可适当进行习题训练,帮公主儿童对知识进行整理、内化以及记忆,进而形成系统性构架思路,训练儿童的数学思维。在小学阶段,应用题属于重要内容,其中包含很多数量关系,所以教师需对应用题方面教学加以重视。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可培养儿童的审题能力,引导儿童一边读题一边思考,准确找出题目当中包含的数量关系,之后教给儿童相应的推理方法,比较容易混淆的一些问题。同时,还需让儿童学会选择以及会累,将思路相同以及公式相同的习题放到一起,集中进行讲解,这样便于儿童进行归纳汇总。而且,还能有效培养儿童习题整理的习惯,将知识复杂同时容易出错的一些习题记录到笔记本之上。这样一来,除了能够培养儿童分析以及总结能力之外,同时还能有效训练儿童的数学思维,促使其思辨水平不断提升[2-3]。
四、联系现实生活,提升儿童的数学素养
        因为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存在紧密关联,所以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可联系现实生活开展教学,引导儿童在实际生活当中对数学知识进行运用,有效提升儿童的数学素养。比如,开展“百分数”教学期间,为让儿童在实际生活情境当中对百分数具有的作用进行了解,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1%的汗水,同学们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吗?相信同学们都在平时生活当中见到过,衣服商标上写着25.3%锦纶,74.7%羊毛,这表示什么意思?通过这些生活素材,可以帮助儿童对百分数及其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解。而且,在问题分析期间,可以有效对儿童的数学素养加以培养,这对其后续学习以及未来发展十分重要。
结论:综上可知,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就是对儿童数学素养加以培养的一个过程。儿童只有具备数学素养以及数学能力,才可对数学知识进行透彻理解以及扎实掌握。为此,教学期间,数学教师需适当使用学具,发展儿童思维,由直观至表象,培养儿童抽象思维,建立习题框架,训练儿童的数学思维,同时联系现实生活,提升儿童的数学素养,进而促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罗雪梅.完善认知结构,提升数学素养——浅析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156.
[2]王碧红.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才智,2020(04):5.
[3]曹红民.浅析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认识线段》教学随感[J].才智,2019(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