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刚
湖南省长沙县职业中专学校
摘要:在中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中,德育教育是新课标要求下需要充分重视的一部分课程内容。在具体的课程教学环节中,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教育教学的组织思路都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课程安排的比例,课程内容筛选问题也应当作为重点问题进行把控和完善,本文以中等职业院校为背景,探讨德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中职院校;德育课程;教学方法
引言:
中等职业学校面对的学生都处在青少年时期,性格在逐步展现,对国家社会有了一定了解,不断地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但是以现实情况来看,部分中职学生自身素养不高,抵御外界能力差,是非观念淡薄,其中少数学生受外界社会影响大,涉世时无知,盲目性强,也经不起诱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我意识时有表现,在家庭和社会中缺乏责任心,很容易走上危害社会的道路。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学生走上一条光明正道,做一个有益于国家和社会,能承担家庭社会责任的有为青年,这就是我们德育课的意义所在,因此,德育理所应当地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
一、通过营造教学氛围达到德育目的
课程教学的氛围是教学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中职院校学生由于普遍存在文化课程学习能力上的障碍,对于德育教育内容在学习和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尽可能减轻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过程中心理压力过大的问题。另外,职中等职业学校应营造一个重视德育的氛围 ,做到全校重视德育,教师认真做好德育,全师德育,充分利用班主任的教育阵地,开展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生活养成教育;充分利用学生处抓好纪律教育,法律教育,开展参观展览教育场地,选派学生参加演讲,开展正面教育,处理负面典型;任课教师也应参与到各课程的德育之中去。
二、通过拓展教学范围达到的德育目的
在做好上述德育之中,中等职业教育要拓展德育内容 ,增加教育课时,我认为学校德育课课程应分四个板块,一是活动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七节课以后的教育和活动,主要开展主题教育、传统教育 、学校纪律教育、团队活动、心理健康、成人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不同的课程教学内容在具体应用的课程教学方法方面都应当进行相应的完善和调整。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就应当意识到这部分教育工作开展中学生的个性化要求的重要意义,力求在尊重学生主观上的学习需求的基础上达到教育的目的。二是文体活动课程:一般安排在晨会和两操开展文化活动。
关于文化活动的内容主题选取,教师也应当本着尊重学生主观意愿的原则,适当参考学生主观上的需求对文化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规划和安排。关于这部分内容的有效教学形式,需要教师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分析,逐步形成一套适当的教学模式,为取得更为显著的教学效果提供支持。另外,文化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还应当结合现阶段德育教育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具体问题和学习中的障碍,以解决问题,优化德育教育的效果为目标开展文化活动。最后,文化活动的具体形式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兴趣,并注意教育形式与德育内容的匹配性。三是自学课程:主要安排在晚自习时间,可以安排收看新闻联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精读等活动。这方面的德育内容在教学效果上没有直观的硬性要求,而是通过渗透教育的方式,达到逐步提升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敏感性和重视程度的目的,逐步实现德育教育与日常生活的融合。四是基础性德育教学课程,包括心理健康课、职业生涯规划、 道德与法律、 哲学与人生、政治经济与社会、中国历史。教师可结合固定学年的课程教学要求安排这部分基础课程的课时比例和具体的课程教学方法,尽可能合理的安排这部分课程教学的内容和组织次序,力求在既定的课程教学要求下取得更好的课程教学效果。
三、通过增加课时比例达到德育目的
德育课程应适当增加课时,在课程中安排如下:第一学期《心理健康课》,每周一节,全期10-20节,《职业生涯规划》每周3节,全期54—60节;第二学期《心理健康课》每周一节,全期18—20节,《道德与法律》每周3节,全期54—60节;第三学期,《哲学与人生》每周3节,全期54—60节,《中国历史》每周2节,全期36—40节,第四学期《政治经济与社会》每周3节,全期54—60节。课时的增加是从教育教学的内容总量上为德育教育内容争取更多的教学份额,是从客观上实现德育教育质量提升的路径。
通过增加以上课程,能全面介绍好相关知识,有效地教育学生相关能力,达到讲透育人之效,能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人生观、价值观,认真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增强提高职业素养和为社会为国家服务的能力,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有本领的新一代中国青年。这不仅是现代青年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要求,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核心需求。这也能够从侧面反映出德育教育在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后的重要意义。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德育教育的地位逐步提升的现代教育环境下,德育教育的工作开展不仅要在前期的组织开展思路方面进行优化和调整,更需要结合实际在具体课程的教学中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完善和优化,从而提升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元超.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教学之反思[J].学周刊,2018,376(28):35-36.
[2]陈伟明.巧妙运用中职学校德育课的德育功能[J].现代职业教育,2018,000(015):257-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