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倩
慈溪市横河镇雨露学校 315300
摘 要:小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个阶段思想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小学时期的德育教育是非常关键的,对于这个阶段的小学生来讲,德育工作的开展会对其身心健康发展有积极的作用。所以,对于小学班级管理者来说,要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采取合理的手段将德育工作融入其中,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小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鉴于此,本文对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内涵、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德育教育现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并提出了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功能开发的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班级管理;路径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德育教育是学校中不可缺少的教育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加入德育教育的内容,可以使班级管理的效果得到良好的提高。而且日常的班级管理加入德育教育,小学生的思想及行为规范可以得到逐步的引导,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因此,作为班级管理者来讲,需要积极的寻找有效的融合方式,使德育工作更好的推动班级管理,提高管理的质量。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内涵
小学时期的德育工作总体来讲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思想道德教育,这是德育工作开展的最重要的部分。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其自我认知能力有限,思想观念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时进行德育教育,可以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另外是行为道德教育,最主要是对小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使其在行为上养成良好的习惯。再者,小学班级管理者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应该注重其爱国精神以及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最后,德育工作与班级管理的融合要注重对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尊敬师长、爱护同学、热爱班集体。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融合的重要作用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最重要的就是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高素质人才。其中德育教育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融入德育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落实,符合教育的目标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其思想行为受外界影响的可能性较大,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的塑造,培养其良好的品质是最好的阶段,而且学生自身对是非辨别的能力有限,如果缺乏有效的德育引导,很容易使其思想行为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所以,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德育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行为得到规范。另外,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融入德育教育,可以进一步强化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这样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就能够更好的规范自身行为,使班级管理的质量得到良好的提升。
三、德育教育功能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缺失问题
从目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实际状况中发现,自从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德育工作在学校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就班级管理和德育教育的融合情况来看,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来讲,首先,在进行小学班级管理时,有关道德意蕴较为缺乏,制定的管理制度基本上是从教师和学校的角度,学生的民主参与性不足,这就使制度的实施效果达不到理想的状态。另外,班级管理制度的建设在体现教师的威信方面较为过度,通过明确的条例规定对学生的言行进行约束,同时在落实班级管理时,缺乏公正性,对学生的管理并没有体现其个性差异化,德育教育的体现不明显。再者,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德育功能并没有突出体现,而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多的关注,缺少从德育角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
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工作的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重点关注的仍然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学生的德育发展相对较为忽略。对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全面,班级管理者和教师在德育教育方面的配合性还有一定的不足,使班级管理中德育工作缺乏有效的落实。从小学生角度来讲,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还需要加强,对于班级管理的参与性还需要提高。
四、德育教育功能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开发路径
(一)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突出体现德育内涵
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就是学生,在制定管理制度时,除了要结合学校的相关规定外,还要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使制度的建立更能够体现民主性,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接受制度的约束,这样班级管理的效果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为了能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发挥德育功能,班级管理制度需要包含德育教育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有一个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这样在执行班级管理制度时才不会产生约束性,而是自觉的遵守,从内心接受管理,这样德育工作就可以无形中渗入到学生的言行中,不仅使班级管理效果得到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也能得到强化。
(二)为学生建立良好的班级环境
小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纪,注意力往往不能长时间集中,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较大,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该要注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在轻松愉快的班级环境下,小学生更能够感受到班集体的关怀,在长期影响下,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另外,将班级管理的重点放在对学生优秀品质和责任心的培养方面,通过班级环境的熏陶,能够为学生的德育发展打好基础。再者,作为小学班级管理者,班主任需要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与家长配合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都能够感受到浓浓的德育培养氛围,进而使其道德素养得到提升。
(三)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提高德育效果
认识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德育教育的不足后,需要对德育教育的融合制定出科学的方案,要想使德育工作的效果得到良好的提升,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例如,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可以利用班会的时间开展德育教育主题会,像“爱国”“诚信”“孝道”等都可以作为主题,形式可以是辩论赛、故事会等。利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充分的体会优秀道德品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另外,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播放一些具有德育价值的电影,通过影视教育的方式,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像解放战争时期,有关抗战的爱国主题电影、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展现坚韧品质等电影,让学生在观看后进行情感交流,写出观后感,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四)在实践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
在班级管理中体现德育教育,使德育工作的效果得到良好的提升,利用实践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在开展实践活动时,注重对学生思想观念的正确引导,让学生能够从行动上受到德育熏陶。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例如,利用周末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学雷锋”活动,去到公园、广场等人群聚集的地方,学做好人好事,培养助人为乐的品质,同时也可以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观点看法。另外,利用五一劳动节假日时间,为学生布置家庭任务,每人在假期时间里都要为父母做三件事,然后以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回到班级时与同学进行分享,同时谈一谈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为父母做事,从中有什么样的感受?再者,可以组织带领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等,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先人身上优秀的品质,从而达到德育渗透的效果。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为了能够在班级管理中更好的落实德育工作,作为班级管理者,应该以平等的地位与学生进行交流和相处,充分的掌握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在班级管理中落实德育工作就能够更好的达到预期效果。首先,利于课后的时间多与学生进行沟通,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其感受到来自老师的亲切感,这样能够让学生敞开心扉,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通过沟通交流,可以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情况,这样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就可以更好的找到切入点。例如,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发现,班上有一名学生平时基本上不与其他的同学交流,但是通过观察发现,该学生在画画方面有特长,于是在一次课间与该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画画方面的交流,并让该学生为老师画一幅肖像画,在课堂上展示给了其他的同学,于是,渐渐的有很多的小学生主动与该生进行交流,让该学生逐渐的融入到班集体中。
(六)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化
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如果采取无差异的教育方式,会使学生的个性成长受到一定的阻碍。素质教育实施以来,要求学校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化,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德育教育,作为班级管理者,需要因材施教,认可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德育引导,从而使班级管理的成效得到有效的提升。每个学生成长的环境不同,因而在性格、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例如,有部分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在班级中我行我素,集体意识较差,不懂得同学之间互助互爱,面对这一情况,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可以组织“两人三足”游戏等需要相互配合完成的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游戏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学会站在他人角度来思考问题,强化班集体意识,逐步改掉过于自我的不良习惯。
(七)实施民主化的班级管理方式
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的有效融合,还可以通过民主化的管理方法来实现。改变以往班级管理以教师为中心的固有思想,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自信心。让学生参与到日常班级管理事务中,可以使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得到一定的减轻,还能够使学生从中得到良好的锻炼,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班干部队伍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者,在对班干部进行选拔时,不能只以成绩来作为唯一的评定标准,需要结合学生管理组织能力、学习成绩、道德品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的考量,实施民主选拔制,让学生自己投票选择班干部集体,这样班干部在实践班级管理工作时能够让学生更加信服。另外,在班级管理中实施班干部轮流制,让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从中得到锻炼,通过参与班级管理,使自我管理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增强自信心,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八)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小学生的言行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建立正确思想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作为班级管理者,班主任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在班级管理中有效的融入德育教育,就要充分的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自身的言行进行严格的约束,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将德育教育工作无形的渗入,通过自身的品格和行为去引导学生。例如,为了培养学生守时的观念,在每次班会开始前,都要提前两分钟左右进入班级,如果不是有特殊的情况,一定要准时进班级,让学生也能够养成守时的良好习惯。
结束语:
总之,德育工作的开展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发挥德育功能,需要班级管理者积极的探索两者融合的有效路径,使德育教育逐步渗入,进而使小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符旺鑫. 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与班级管理融合路径探寻[J]. 中外交流, 2019, 026(038):113-113.
[2]邱业鹏.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工作渗透路径[J].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2020, 000(002):51-52.
[3]陈殿文. 德育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及渗透路径[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9, 000(010):259-259.
[4]梁秀妹. 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渗透的反思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24):P.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