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基
广东省兴宁市沐彬中学 514500
摘要:在高中生物是科学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师要强调课堂实效性的有效构建,并在此基础上对生物课教学内容以及活动的具体组织和实施方法进行有效革新。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分析当前生物授课现状的具体表现,并从多个方面就比较有效的授课模式进行深入探索,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育人环境进行合理优化。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效性
前言:在高中阶段为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物思维,加深学生对生物课基础内容的理解与感悟,教师需要在具体的教法上进行合理优化与创新,本着教学实效性的原则对具体的授课活动进行规范性组织。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以学为主的授课思想有效地贯彻下去,在此基础上通过教法创新构建新颖、高效的生物课堂,让学生在参与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掌握和内化生物课上的基础内容。
一、高中生物课堂现状分析
在生物课上,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则需要在具体的育人思想上进行合理的调整与优化,关注以生为本思想深入贯彻,并高度重视学生学习品质有效建设。然而,就目前来讲教师在具体开展生物课教学的过程中,所贯彻的思想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生本地位缺乏重视,在课堂上以自身为主导,针对课程中的基础内容进行灌输,忽略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养成,也是目前导致学生生物思维能力存在明显局限的关键原因,不仅给学生生物思维造成很大限制,同时也不利于课堂效能的提高。在明确了解当前的不良教学现状之后,教师需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本着实效性的授课原则在具体的方法和教学活动举措上进行创新,从而保证所构建的生物课堂更加高效,也能够助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生物学品质素养。
二、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举措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开展生物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情境创设方面案提高重视度[1]。依托于现代化的技术载体对具体的授课情境进行优化设置,将教材中比较抽象的生物知识以一种更加直观和具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其在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产生对课程内容自主探索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联想思维,在具体生物模型的支撑下加深对课程基础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生物概念的本质特征和文化内涵。
以“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的设置生物模型,并在多媒体的支撑下进行直观展示,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就流动镶嵌模型所具有的生物学特点和规律进行深入探索和分析,激发学生的生物思维,让学生在情境支撑下,在课堂上表现更加活跃。
(二)问题导学,启发思维
在组织教学期间教师需要本着实效性的教学原则在导入环节进行优化设置[2]。为了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思维意识,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合理设置问题,并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在问题深入探索的过程中有效地内化和吸收相关的生物知识,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对具体的学习目标进行明确,让学生在问题的启发下,规范性的参与到生物课程深入探索当中。
以“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为例,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则可以联系生活合理的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从婴儿到老人的状态,并思考人变老的本质和内涵是什么?之后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互动,在学生经过一番讨论和交流之后,教师合理地引出相关的生物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参与到生物概念的探索活动当中。
(三)合作讨论,深入学习
于高中生来讲探究式的学习活动,相较于教师直接性的灌输所呈现的课堂实效性更加显著[3]。学生在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下能够对具体的生物课程产生学习动力,并且以饱满的情绪状态参与到课程学习当中,让学生围绕具体的课程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并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就具体的学习思路和经验进行总结与分享,从而保证学生对生物课程的认知和理解更具有深度和高度。
以“减数分裂”为例,在具体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教学期间,本着对比关联的原则将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之间进行对比,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别和联系,并进行举例分析,这样能够保证学生所掌握的生物知识具有较强的衔接性,保证学生所构建的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和完善。
(四)探究实验,加强实践
在开展生物课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在实验模块对具体的教学实施举措进行创新。基于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原则合理设置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规范有序的参与到实践探究活动当中,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生物实验内容的理解与感悟。教师可以践行探究式思想观念,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围绕具体的实验内容进行分组探究,让学生在直观观察生物现象的过程中就内在的规律和生物实质内容加深理解。
例如,教师围绕“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设置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分组的方式对相关的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探讨所具有的生物特征和规律。
(五)媒体辅助,增强体验
在组织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多媒体所具有的辅助功能进行合理开发,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教育环境进行优化,让学生在活动实践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
例如,借助多媒体构建虚拟实验,对比较有难度的生物实验进行直观性展示,为学生展示“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视频,让学生在观察中掌握具体的实验方法和实施路径。同时,也可以在多媒体的助力下,结合其先进的教学助手进行微课资源全面整合,并合理构建翻转课堂,让学生在现代化的学习环境下,围绕生物课中所包含的主要知识内容进行深入探索与分析。
结论:以前所述,在组织高中生学习和探索生物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本着课堂实效性的目标在具体的方式上进行有效的调整与更新。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导学、合作讨论、探究实验以及多媒体辅助和支撑,对具体的教学环境进行优化,让学生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理解和感受相关的生物内容,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生物课基础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全面提高学生在生物课领域的综合学习效能。
参考文献:
[1]许玉霞.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模式构建[J].科技资讯,2020,18(17):136+138.
[2]张富财.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时效性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5):209-210.
[3]郭磊.多种措施共建高中生物实效性课堂[J].生物技术世界,2015(06):209.
(此文系广东省梅州市第十届教育科研课题结题论文,立项编号:MZ1002-XNS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