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升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2期   作者:任海英
[导读] 目前就我们的习作课堂教学而言,是一个缺憾,小学生习作难是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面对这种困惑,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手段为学生铺好习作之路,从根本上抓好小学生的习作教学。
        任海英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实验小学  131400
        摘要:目前就我们的习作课堂教学而言,是一个缺憾,小学生习作难是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面对这种困惑,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手段为学生铺好习作之路,从根本上抓好小学生的习作教学。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创新;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1多观察,积累习作素材
        小学生习作必须积累素材,生活是习作素材积累的源泉。要想让学生积累大量的细做素材,就多教他们处处留心,学会观察周围的人、事或物,平时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都记忆在自己的脑海里,那么写作就会有东西可用。所以,观察是走进习作大门的必经之路。有部分学生老师布置习作时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何处下手,其关键是对自己平时的经历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教师要指导学生平时善于观察,多积累,爱动笔的好习惯。教师训练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就需要从身边的人和物以及环境观察开始。学生的生活其实是多层面、多方面的,在家庭、学校和社会里直接或间接的学会了科学文化知识,在这些比较丰富生活中,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处处留心,注意积累具有价值的素材。所以学会观察是习作的前提,没有观察等于无米之炊。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社会集体活动,注意观察事物,对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多动脑筋、多分析,找出闪光点,发表自己的见解,给予评价,说出自己的体会、感受。当学生学会如何观察事物后,老师想办法让学生再把观察点扩展到校外和社会,要求他们要细致、要持之以恒,进而养成积累习作素材的习惯,为习作准备足够而充足的素材,所以学会观察就等于已经走进了习作的大门。
2确立习作需教的思想
        现实中,有不少老师认为习作是极具个性化的一门课程,无法集体施教,只能让学生自悟自得,所以没有把习作纳入课堂,对小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我们承认习作的个性化观点,但个性不是一生下来就成型的,它需要借助先天因素进行后天培养,这种培养方式在学校是通过班级授课形式来进行的,即在共性发展中关注个性,照顾个性,发展个性的。叶圣陶先生有句著名的论断:“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中“不教”的前提是“教”,“教”的终极目标是“不需要教了”,即学生跟着老师学习一段时间后自能读书自能写作了,这时候,老师就不需要再教了。丢掉“教”这个前提而追求“不教”的结果,注定是没有好结果的。习作对小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课程,小学生不可能无师自通,所以老师要在这个启蒙阶段认真施教,学生要在这个阶段认真学习。
3在模仿中学习
         模仿是我们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可或缺的环节,就像小孩子学习说话,没有父母的反复施教,没有自己的反复模仿,是无法学会说话的。同理,习作教学就要有这种意识。小学生要模仿,前提就是有模仿的“原版”,这个原版就是老师所提供的范例。老师所提供的范例,既可以是教材中摘录的,也可以是自己创作的,前提是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比如,第一学段的写话,可以把课本中的某个词语通过文本的整体解读后,让学生用该词语进行造句,以此更深刻地理解词语含义,还可以鼓励学生把课本中的某个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在简单地写下来。比如,学习了“立刻”“马上”这样的表示瞬时与迅速之意的词语:“眼看大火要燃烧起来,他立刻冲上去,拿起消防器灭火。

”“听到老师的指令,他马上转身而去。”当然。模仿是要讲究范式的,这个范式就是语言规则。比如:“今天,老师领着我们去公园里玩。”,这句话讲的是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这个范式就是记叙,记叙就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老师要让学生在反复读诵的基础多写日记,提高习作技巧平时坚持指导学生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老师要告诉学生,写日记不但能够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兴趣,还能够修检自己的言行。持之以恒,定会取得成功。坚持就是胜利,积少成多,它会为今后的习作奠定基础,对习作更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就会淋漓尽致的反映出来,加强习作技巧的训练,不但有话可写,而且还会写出多体裁的高质量的作品。
4.多开展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完成习作的强大动力,兴趣是完成习作不可缺少的前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这就说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先做到动之以情,然后采用授之以趣的教学方式,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任何人的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生活实际中逐步形成后发展起来的。所以,教师在习作课中,要抓住时机,极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对于学校要经常性的开展各项有益活动,比如一年一度的文艺晚会,法制报告会,学校应急演练,消防演练,运动会,篮球赛,演讲比赛等各种形式的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让他们随意发挥写段自己的感受。久而久之,学生的习作水平定会提升到一个层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想办法让学生学会说话,进行说话训练,学会叙说各项活动的过程,学会讲活动的内容和精彩的片段,学会谈个人的看法和体会,然后教师布置下去让学生把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写下来。要求学生可以采用叙述、议论、描写和抒情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题目自立,没有任何问题的限制。一次公开课上,老师让学生用“马上”或者“立即”造句,有学生造的句子是:“我看见他骑在马上。”听到这样的造句,有学生立即举手说“不对”,有学生辩护说:“对着呢,句子中有‘马上’这个词语。”之所以出现了这样的造句,是因为老师没有把“立即”“马上”表示的意义讲清楚,学生没有理解词的意义。由此看,词语的语义的理解也是影响学生习作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词语的讲解,以便学生能够在写作中正确的运用词语。
5运用多种方式,完成习作
         教师不但在习作课堂上训练学生的写作,还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即兴发挥,也可以在每天的上课前几分钟,让个别学生发表演说,报告新闻,方法多样,手法多种,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因为孩子的天性是五分热血转眼凉,所以平时教师要随时随地抓住写作机会,只要有一点点素材就想办法让学生观察,然后让他们动口动笔去练习。比如在每周一的班会课上,教师可以将讲话的机会让给学生说,让他们说上周班级里出现的事情,既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又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思维能力都会有所提升,动笔写文章也就不是难事了。
结束语
        总之,在习作指导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关注学生的心理空间,多与他们进行情感的沟通交流,这样才能使教学有明确的导向性;还要相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一定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习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凤珍 . 学生写作心理障碍与突破 [J].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 ,1988,4:82-90.
[2] 牟萌雅 . 解除心理障碍 , 让学生喜爱作文 [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0,36:80-82.
[3] 吴亚西 .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习作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M].课程 . 教材 . 教法 ,2009,29(3):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