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融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2期   作者:徐高强
[导读] 现如今人们对于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越发重视,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的初中科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徐高强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实验中学          317200
        【摘要】现如今人们对于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越发重视,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的初中科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当前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教学理念滞后性特征,不利于学生科学文化水平的提升以及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初中科学教师需要以核心素养融入为基础,实现初中科学教学模式创新,培养初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对于初中科学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为此,本文首先对核心素养融入至初中科学教学的价值进行探究,其次对核心素养融入至初中科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对核心素养融入至初中科学教学的具体路径进行探究,旨在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核心素养;科学课程
引言
        初中科学课程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可有效培养初中学生的科学思想、对初中学生的个人行为习惯进行有效规范,促进初中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培养与发展。初中科学课程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较为广泛,因此核心素养在初中科学教学融入期间需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充分发挥初中科学课程的学习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需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课程教学模式,强化初中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及活动探究能力。
一、核心素养融入至初中科学教学的价值
        初中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仅是为了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思想观念,实现核心素养在初中科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渗透,可深挖人文与科学之间的关联性,强化学生的道德品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科学课程教学氛围较为沉闷,中学生的课程学习负担压力极大,再加上科学实践课外活动较少,因此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未能达到教学标准。初中科学学科中包含了较多的美学知识,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融合,可帮助学生深入挖掘科学学科的内涵,感受初中科学课程的学习魅力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个人审美品质。此外初中科学教学期间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融入,可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从自主培养从已知发现未知的探究意识,强化初中学生问题理解能力以及问题反思能力,实现初中科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二、核心素养融入至初中科学教学的现状
        在2015年我国教育部就已经出台相关文件明确指出需将核心是融入课程教学的规定,但从近几年来的教学现状来看,核心素养融入落实情况未能达到预期的应用成效。究其根本是由于初中学校未能重视核心素养融入的必要性,初中教师未能积极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最终导致核心素养的课程渗透情况差强人意。
        初中科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对于课堂教学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由于我国现代教育起步发展相对较晚,因此在课程教学期间仍旧存在学生被动学习知识的情况,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课程参与积极性,同时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极为不利。核心素养与初中科学课程的高效融合是基于师生互动为基础,由于初中科学课程教学模式单一,无法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导致最终课程教学成果无法满足核心素养的相关需求。
        初中科学教学期间常常可以看到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这对于核心素养的渗透融合极为不利。由于初中科学课程涉及的内容繁多,因此在具体教学期间,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大量扩充课堂教学内容,导致发生学生短时间内无法消化所有学习知识点的问题,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严重影响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此外初中科学课程具体教学期间,理论课程知识教学比重要远远高于实践知识教学,乏味的课堂学习氛围自然而然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核心素养融入至初中科学教学的具体路径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思维
        初中科学课程中的知识是以逻辑性和抽象性为主,对于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有着一定的要求。

由于大多数初中生的学习思维是以具象化、形象化特征为主,因此学生在科学知识自主学习期间极为吃力,若未能得到教师科学合理的指导,学生极易产生厌学情绪。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给初中科学课程知识的教导,提供了多种课程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能够将抽象、乏味的科学理论知识转化为立体化、形象化的学习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科学知识架构体系,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核心素养。如教师在进行“光合作用”教学期间,教师可将海底的海带以及阴凉处的绿苔引领学生进行研究分析,部分学生认为海带与绿苔生活的地方潮湿阴暗因此并不需要光合作用,借此机会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海带与绿苔进行光合作用的动画视频,逐步引领学生学习和解读光合作用的具体内容知识。在上述例子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了光合作用知识的具体内容,开拓了学生的个人学习视野,让初中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得以有效提升。
        (二)构建科学探究小组,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对初中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初中科学课程核心素养融合的重要要求,因此初中科学课程教学期间,教师需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借助科学探究活动小组,提升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程度。如教师在进行“二力平衡”相关内容教学期间,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分为学习探究合作小组,组织各个小组的学生进行弹簧秤的实验测试,观察不同大小的物体在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下,最终呈现出的运动状态,根据实验测试结果组织小学生进行内部探讨。探讨环节结束后由教师引领学生工作归纳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内涵,实现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发展。
        (三)借助多样化科学活动,提升学生科学实践能力
        学习兴趣实现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升的重要动力,只有学生喜欢科学课程,才能积极完成初中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初中科学教材中有多重有趣的科学实验活动,而这与初中学生好奇心的心理极为吻合。为此初中科学课程教学期间,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实际科学能力以及习惯爱好为出发点,实现科学实践活动设计与科学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确保学生在科学活动中提升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如教师在进行“水的浮力”相关内容教学时,针对大多数学生无法正确判断物理浮力性质的问题,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一场动手实践活动,先让学生将没有装水的矿泉水瓶子放入水中,并思考矿泉水瓶子上浮的原因,之后引导学生将有一定体积的石块放入水中与矿泉水瓶子进行比较观察,带领学生探究影响水浮力的具体因素,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效提升自身的科学实践能力。
        (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确保师生在课堂上高效互动重要保障。初中科学课程教学期间,教师需根据教学情况向学生提出不同性质的问题,给予学生展现自我能力的平台,帮助初中生树立学习科学课程知识的自信心。此外,教师需要与学生耐心的进行交流沟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与重视,为学生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结语
        核心素养在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有效渗透融入,可帮助学生感受到科学课程的学科魅力,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个人审美能力。为了强化初中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需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思维,同时需要借助科学探究小组带领学生开展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科学实践能力,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于倩倩.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课为例[J].湖南中学物理,2020,35(03):29-31.
[2]苏爱娣,徐珍珍.基于“5C核心素养模型”的初中科学仪器教学[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20(Z1):13-17.
[3]张晓军.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科学教学及其优化[C].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十一).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41-2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