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2期   作者:郑羽希
[导读] 英语是中学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英语语言能力也是新时代人才必备的技能。
        郑羽希
        常德市七中  415000
        摘要:英语是中学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英语语言能力也是新时代人才必备的技能。传统应试教育体系下,教师以分数为导向开展教学,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没有很好地遵循语言规律,导致学生无法很好地在生活和未来的工作中应用英语。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科能力要求和核心素养目标被提出。文章从英语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概述出发,分析当今英语教学和学习在新时代背景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英语;学科能力;核心素养
        引言:新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综合性和多层次的,教学的目的也不再是培养传统的考试机器,对于英语而言,这种需求的改变更为明显。一方面,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自身便有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和学习的独特规律,只有遵循客观规律,才能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另一方面,在全球化背景下,人才的英语水平对社会的发展不言而喻。基于这两点要求,传统英语教学方式亟待优化和突破。
        一、学科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概述
        (一)学科能力概念
        学科能力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综合性的概念,它是综合考虑心理学、教与学、学科理论知识体系、社会需求等概念而最终形成的理论核心概念,不同学科的学科能力有所区别,但本质上都是基于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两个层面考虑的。对于英语学科而言,其学科能力主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入手,可以概括为语言知识与技能、语言表达与交际能力、文化素养能力等。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更是对英语学科能力下了一个准确的定义:“即学习者在解决英语学科问题时所具备的一种稳定的整体能力,内嵌多项可供观察、检测与干预的关键能力要素。”
        (二)核心素养的概念
        而核心素养是近些年由教育部提出的官方教育目标,是从素质教育背景下社会对人才需求层面考虑的。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个层面。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重合,但又各自有不同侧重点,是新时代中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与教育目标。
        二、新时代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应试教学影响深远
        虽然近些年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许多地区,英语的教学与考察形式不再是单单的应付英语笔试,许多地区口语已经加入了英语考试范围,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试教学的影响完全得以消除。即便口语、听力等这些教学内容与考试方式,正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科素养而设置,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是以考试内容为导向去开展教学,同时教学方式也显得单一,没能为综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二)学生存在被动学习,主动学习英语的动力低下
        此外,初中生的心智尚在完善过程中,他们更喜欢那些有趣的事物。由于传统英语教学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加上初中学生的英语基础良莠不齐,随着英语难度的加深,有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底子差,学习英语会存在很大难度。这就导致学生不愿意主动学习英语,往往是在教师和家长的督促甚至逼迫下被动学习。学生一旦陷入被动学习的恶性循环中,不仅学起来非常费劲,还会导致学习效果差。


        三、提升学生英语学科能力与核心素养的策略
        为了更好地基于社会需求培养新时代人才,教师需要从教学入手,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学科能力。大体从以下几个不同的教学环节进行探究,分别是课前、课堂导入、课堂讨论、课后复习以及课外活动。以下以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下册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为例,进行教学方面的实际探讨。
        (一)课前开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传统教学中,教师虽然安排了英语的预习作业,但是这种预习任务的布置显得极为静态和单一。一方面,学生是否有效开展了预习工作,教师并不能得知;另一方面,学生单独开展英语预习,显得比较盲目和笼统,同时也极为枯燥。这就导致一些自学能力差的学生根本无法有效完成预习。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展开教学,教师可以先用简单的英语表达方式提出问题,让组员之间讨论,他们是否会跟父母经常沟通交流,在沟通交流中学生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微课的模式,将本单元的重点单词先进行讲解,让小组共同看微课并完成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不仅能够有效完成预习工作,为教师直接进入教学节约大量时间,也为教师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进入新课的兴趣奠定基础。
        (二)改善课堂教学方式,重视以教学推动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
        1.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对于初中课堂教学而言极为重要,一方面,课前导入的有效开展,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这是教师进行旧知识复习和检查预习工作的良好时机,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值得教师有效探讨。对于本单元而言,教师可以直接抽查小组来对预习所学的单词进行检测,检测的方式应该灵活生动。如教师可以采取图片与单词连线的游戏方式进行,如”talk”一词可以匹配听、说、动作等不同的图片,这种图片记忆单词的方式不仅有趣,还能减少学生记忆负担,帮助其更好理解单词。同时,在这个部分,教师也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建立文化意识,这个单元的主题是青春期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教师可以播放幻灯片,让学生了解中西方初中生与父母相处方式的异同等。
        2.课堂讨论
        在教师教授完基本的知识点之后,教师可以分组让学生进行讨论,如教师可以抛出问题“你喜欢中国父母与子女的相处方式还是西方?”,这个问题既能让学生将刚才所学的英语知识点进行巩固和运用,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实现学科能力培养的目的;也能通过中西方对比,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和中方文化的差异,培养文化意识。
        3.课后复习
        传统教学的课后复习,往往采取的是题海战术。教师可以改变传统教学复习的模式,一方面可以采取学生自主复习的方式,完成课文背诵、口语对话以及单词短语记忆的学习内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英语课外活动,如找取《小鬼当家》等与单元学习主题内容有关的剧本,让小组之间进行排练演绎,为学生创造运用英语的机会。
结语
        学科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时代教育的新目标,更是英语教学优化的方向。教师要改变传统应试教育重记忆和做题的哑巴式教学方式,而是要根据教学的不同环节,有意识地优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语言沟通表达能力,重点帮助学生建立文化思维,提升运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麦剑平.培养英语思维品质,提升书面表达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思维和书面表达能力关系的探究[J].知识窗(教师版),2020(8):4-5.
        [2]钱丽娜.基于核心素养理论的学生英语学科关键能力培养探究[J].成才之路,2020(21):6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