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淼
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善水湾分校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不仅需要承担起教授小学生文化知识的责任,同时还兼具着教育小学生的使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加强对小学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完善,以此帮助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和思想道德观念。笔者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希望有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德育工作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后,素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德育工作成为了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在具体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与落实,从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准确的把握德育工作的客观规律,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以此促使中小学生逐渐的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各中小学生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设起可以充分突显自身办学特点的校园文化,以此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长期以往,学生就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行为,有助于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有助于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以往中小学对德育工作的开展并不是十分的重视,片面的认为德育工作是思想政治教师需要完成的工作,这样不仅严重阻碍着德育工作重要价值的发挥,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小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1]。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教师会准确的把握任何的教育教学契机,加强德育的渗透,并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感的熏陶下,教师会逐渐的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心,以此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感染中小学生。由此可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开展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有助于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完善的中小学师德监督机制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中小学在实施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中小学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性,教师的师德直接影响着小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形成。因此,中小学应该积极的构建起完善的中小学师德监督机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行动能力和自制能力均较为薄弱,若想小学生可以自觉的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就必须先对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作出规范和制约,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在提高中小学教师师德的过程中,也需要对其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规范[2]。为此,中小学校应该注重加强对教师的监督。学校是教师完成教书育人任务的重要场地,因此,学校有责任也有义务监督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行为。首先,中小学生应该对教师进行科学的引导,促使其认识到师德对于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让其重视自身的师德。其次,中小学校应该积极的构建起与监督机制相应的奖惩机制,做到奖惩分明,在对教师的言行举止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全方位的评价后,根据评价结果对其进行奖励或者惩罚。最后,中小学生应该积极的制定一套可以有效解决使得建设中存在各种问题的方案。现阶段,很多中小学生解决师德建设问题的思路都是在发现问题后,逐级将问题上报,最终由学校管理人员作出处理决策,以此解决问题。事实上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仅耗费的时间较长,并且还十分费力,解决问题的效率非常不理想。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中小学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该积极创新解决问题的方式与途径,以此构建一个更加高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一方面让学校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师德建设中的问题,保证解决问题的时效性。
(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各教育教学活动中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并不需要单独的对中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教育,教师应该深入的挖掘一切可以教育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素材和资源。在学校生活中,每一门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每一次校园活动的举行都孕育着对中小学生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契机。首先,中小学校可以在日常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德育工作,除了要挖掘各学科中具有重要价值的德育资源我,还应该将各学科整合在一起,以此形成一个整体,从全方位的角度对中小学生实施德育教育[3]。其次,中小学校可以在每一个传统节日到来之际,都可以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各种节日活动,并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活动中,让中小学生养成自觉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习惯,增强中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强化中小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核心价值观自信。再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可以充分反映出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同时还可以充分体现该学校的人文精神。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中小学校应该积极的利用校园文化建设为中小学生营造一个民主、自由、平等的校园文化氛围。最后,通过榜样的建立,进一步深入德育工作,在中小学生群体之间树立起一个优秀的榜样,让其他学生纷纷模仿,形成人人争做榜样的良好德育教育局面。
(三)加强社会实践
不管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还是德育教育的实施,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生活[4]。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中小学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小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知和认可社会核心价值感,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将中小学生的体验感和其行为整合在一起,以此达到更为理想的德育教育效果。首先,中小学校可以组织中小学生开展校园劳动活动,让小学生一同打扫教室和操场等,这样不仅可以培养中小学生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同时还可以促使中小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学校。其次,中小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志愿者服务互动,带领中小学生来到社会福利院,为孤儿和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促使中小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良好习惯,懂得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总而言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中小学校应该精心的规划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中小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升华自己的灵魂,逐步的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后,中小学校应该对德育工作的开展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德育工作的开展,在丰富德育工作内容和形式的同时,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中小学校在实施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加强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促使中小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雪莲,范国睿.新时代中小学德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与策略——全国教育大会以来中小学德育改革的政策述评[J].教育科学研究,2020(06):30-34.
[2]张兵.“八抓八提升” 铸魂新时代——酒泉市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纪实[J].甘肃教育,2020(09):12-13.
[3]赵卫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20(17):58.
[4]赵光福.区域文化视域下的中小学德育创新——以凉州文化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7):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