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特殊家庭学生家校合育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2期   作者:马海红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的发展也有了进步。在政府和高校的共同努力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马海红
        齐河县山师东海实验学校   山东  齐河  2511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的发展也有了进步。在政府和高校的共同努力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在经济资助方面,保障不让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辍学的基本前提下,新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基本上解决绝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后顾之忧。
        关键词:提高;特殊教育家校合育;有效性策略研究
        引言
        家校合作是促进特殊教育发展的有效保障,它对特殊孩子的教育与康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梳理已有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家校合作存在家长参与不足、合作内容单一、社交工具有缺陷、制度保障缺失的问题。
        1对特殊的理解
        特殊是相对于大多数而言的少数,说窄一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正常家庭和不正常家庭的划分。但究竟谁才是特殊的部分,我认为我们不该轻易定夺。生物多样性告诉我们,物种的存在千变万化,我们人类中的大多数为了生存不断演进,达到当今的一个稳定阶段,而是否有一小部分人类因为进化缓慢,或者过度进化以适应多变的环境,出现了一些相对特殊的情况呢?又或者,这是少数基因,为了在所进化的环境中生存的结果呢?你可能会疑惑,这样的进化怎么能说是明智之举?甚至可能是退化的表现。但换个思路想,或许可以说是这部分人类祖先的高明之处,以被大多数视为弱者的姿态出现,从而让自己的后代更多地受到其他同类的关注,这未必不是一种有利条件。另外,“特殊”一词的出现,本身就给两部分划开了界限。仔细想想,我们平常用到的语言,本身就是对原本的统一整体进行了无意识的划分。但我们应该知道,“特殊”一词的存在,对一个整体来说是矛盾的。但存在即有其存在的价值,即应该有其在整体中的一席之地。
        2特殊家庭教育现状
        家庭是学生最好的学校,父母也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完整的家庭对学生的成长极为重要。特殊家庭中学生的教育情况很不乐观,学生家长根本不了解孩子,由于各种原因和孩子产生了很深的隔阂。有的家庭因为发生了变故,造成孩子性格和心理健康受到很大的影响,孩子会对家庭产生不信任感,无法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把家庭当作避风港,同时孩子也会对家长失去依赖感和亲情。失去了正常家长教育的特殊家庭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时会变得沉默寡言。再加上一些学生的父母受教育水平不够高,也不懂得怎么去开导学生,自然也就无法和学生交心。这就导致很多“特殊家庭”的家长心安理得地把学生交给学校管理,自认为对教师说一句“您费心了”教师就能教育好孩子,可是家长不明白,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老师永远是父母。有些特殊家庭的家长因为种种原因对孩子的爱变得畸形了,有的家长会因为家庭结构突变,感觉愧对于孩子,所以在物质方面对孩子更加宽容,无论孩子想要什么,家长都会买给孩子,而且对于孩子要买的东西不管不问,只管给足够多的钱,认为钱可以弥补孩子的创伤,这种弥补方式其实就是过分地溺爱。这种环境下的学生容易迷失自我,直接导致学生拿钱做很多不应该做的事。有的孩子初中就开始抽烟、嗜酒、打架或者沉迷网吧等,养成种种恶习。还有的特殊家庭的家长因为自身的原因引起家庭破裂或者缺失,就对孩子产生了幻想,把自己变幸福的希望寄托在了孩子身上,想让孩子满足他们望子成龙的愿望,他们也能跟着出人头地,被别人尊重,于是对孩子极为严格地管教,甚至打骂孩子,这就造成了孩子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结果通常是适得其反,孩子反而叛逆得更狠,学习成绩更加不好。
        3提高特殊教育家校合育的有效性策略
        3.1家庭方面
        (1)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在农村开展特殊家庭教育的有效手段。

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加自觉地重视家庭教育,更加重视家庭教育,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其次,加强沟通,提高家长意识,要求家长给予学生关爱,确保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保证家庭教育的质量。此外,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和谐快乐的家庭氛围。(3)树立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从教育理念出发,创新教育理念,采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开展教学,提高家庭教育质量,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保证家庭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同时,树立现代家庭教育思想,增强思想认识,重视家庭教育,确保家庭教育效果。培养特殊家庭家长提高其家庭教育能力十分重要,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效开展家庭教育、解决特殊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关键。第一,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加大家长教育力度,改革家长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长教育质量。其次,增强家长的教育能力,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通过网络、多媒体等渠道推动更多的家庭教育内容,促进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能力。(5)转变教育方式:第一,转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其次,要改变说教式的家庭教育,换位思考,在和谐平等的环境下开展家庭教育,保证教育质量。
        3.2出台保障机制,制定家校合作的规范准则
        制定家校合作的规范性准则需要由相应的法律机制做保障。参阅梳理文献发现,英美国家在特殊教育立法方面走在了世界前沿,特别是从特殊教育的立法角度对特殊学生家长参与特殊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做出了明确的责任规定,充分体现了满足特殊儿童需求、尊重家长意见的法律保障。香港、台湾地区在特殊教育的立法中也比较注重家长的权利和地位。而国内鲜有关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立法条款,“残疾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和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积极开展家庭教育,使残疾儿童、少年及时接受康复训练和教育,并协助、参与有关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提供支持。”“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残疾子女或者被监护人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虽然《残疾人教育条例》第八条和第十条也明确规定了特殊儿童家长要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的义务,但对特殊儿童家长的权利界定基本不涉及,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特殊孩子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议在政府层面重视特殊儿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在立法上保障特殊儿童家长的教育参与权,明确家长的各项权利与义务,赋予家长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在后期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中也增加家校合作的考量要求,在特殊教育视导中落实具体的考核与评估,充分保障特殊孩子接受公平教育的有效途径。
        3.3融合教育资源,提高特殊家庭教育的质量
        教育资源的竞争,就业的压力和人口流动带来的城市化和工业调整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差距,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家庭都会影响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使教育焦虑城市和农村的父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特殊家庭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父母的孩子(言传身教意识是可怜的太少,很少与自己的孩子沟通,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无助的孩子沉迷于网络的问题正成为一个热点的特殊家庭教育需要关注,特殊家庭的父母需要更多的高质量,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让他们走出去可以得到切实的支持和专业的指导。要实现这些,首先要树立新时代的家庭教育观念。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讲话为指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促进家庭教育的科学发展。第二,建立支持家庭的公共服务机制。政府应该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向公共政策体系,率先家庭教育资源的设计和开发,优化家庭、学校、社区、网络和其他特殊儿童的教育环境中成长,并使家长资源,平台和专家学习。
        结语
        学校需要在家校合作规章制度的建设与落实中做到与时俱进,因为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家长教师的参与积极性,还能保证学校在开展家校活动时做到有法可依、有制可循。
        参考文献
        [1]王小丽.特殊教育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青春岁月,2018(1):146-147.
        [2]刘桂香.特殊教育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7):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