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0期   作者:李志荣
[导读] 核心素养是我国基于新时代发展需要条件下所提出的指导方针,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出一批批综合素质优异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一项重大举措。
        李志荣
        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  422000
        摘要:核心素养是我国基于新时代发展需要条件下所提出的指导方针,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出一批批综合素质优异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一项重大举措。核心素养的培养涉及各个领域及学科,每个学科的目标虽然都是一致的,但结合不同学科所具有的特殊性,在核心素养培养中发挥的作用略有不同。基于此,以下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高中地理知识点纷杂而繁多,无论是自然地理中的要素还是人文地理中的区位分析,亦或区域地理中的诸多内容都极不易理解与记忆。相对于其他学科内容来说地理学科也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对地理这门课程的兴趣度也不高。而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总是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把教学大部分时间放在基础知识教授上,淡化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
        现阶段,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未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各项行为受到了许多的限制和约束。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容易将教材内容机械化,过于注重自然地理内容的课程讲解,而忽视了对人文地理内容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只关注对教材内容的考查。学生在没有针对性的教学的情况下,会对地理教学失去兴趣。最重要的是教师不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培养,而是跟传统教学一样,只看重教学成绩的好坏,片面地利用学科成绩来评判学生的能力。这种方式不但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还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教师长时间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运用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没有什么创新性,无法激发学生从内心产生对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主动性,自然就达不到想要的教学效果,因此学生也无法正确理解高中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导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难题。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多媒体技术
        随着时代与科技领域的发展,多媒体等诸多科技在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这些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也得到了普及和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大力推广,使高中地理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采用的多是教材、板书等方式进行的,对于学生在地理环境等知识的学习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多媒体在课堂中的广泛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弊端,例如,在学习地球自转、公转时,仅仅只是通过文字是很难理解的,即使有图片也不能很直观地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原理,通过多媒体播放地球自转、公转的模拟动画,学生能够非常直观地观察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轨迹,思维上也因此更加活跃。还有泥石流沙尘暴等日常接触不到的自然现象,也可以通过视频学习到它是怎样进行的、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进行的。多媒体比传统教学更加直观,能够开拓学生视野和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核心素养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得以提升。
        (二)立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地理综合思维是指学生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决定了我们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资源环境及处理人地关系时,必须考虑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性。例如我们在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时,要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候、水文、生物、人类活动等要素对区域景观的影响。就拿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为例来说,由于该区域深居内陆,所以形成了以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气候。

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而在该气候影响下,地表水缺乏,河流欠发育,地表多为内流河。此外由于降水少,导致植被稀疏,故而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这一特征又反过来进一步导致植被的生长发育困难;在强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下形成了典型的荒漠景观和风力地貌类型。地理学的精髓在于它是从各个组成要素综合分析上认识地表及其各个区域特征的。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就是因植被破坏而影响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过程。除此,我们也可以利用要素的时间变化分析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变化的演变过程。从时间来看,自然地理环境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因此我们在生产生活中要充分看到眼前的情况,还要预测受人类影响后的自然环境会有什么样的深远变化。
        (三)加强地图教学,培养地理技能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认地图、用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效看图,能够结合地图分析地理位置结合地图分析某一地理位置的地理特征,引导学生根据地图去获取信息,形成基本的地理学习技能。这对学生之后的地理内容理解,也有较大的辅助作用,让学生在地图所涉及到的图形中有效辨认,获取信息,解释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以及信息传递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地图传递地理学习内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除了基本的教材文字描述和个人教学语言,教师要积极利用地图,给学生展示地理信息,在接触地理信息的第一时间,了解这些地理信息和课本中的知识点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在地图中的。结合地图做有效的对应标注,不仅能够让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更具有较强的形象性,还能培养学生认识地图的能力,让学生在最初阶段了解地图中不同图形所代表的意义,使学生的读图能力在日积月累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得以提高。像在讲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这一节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地形图和交通线路图的共同使用,引导学生了解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分布密度、形态、走向的影响。
        (四)通过任务促进核心素养落实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学习任务对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细化,从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对相应的素养内涵有准确的把握。同样以“农业的区位选择”这部分内容为例。在综合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我出示了新疆和田大枣,然后学生分析了影响和田大枣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同时,我利用以下问题对学生进行了点拨:(1)为什么新疆和田地区可以种植大枣?(2)这个地区为什么不能大规模种植大枣?(3)过度种植大枣可能会给该地区带来哪些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不同的地理要素进行了统筹的考虑,从而有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结束语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已不再是应试的一种科目,也是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教师也应与时俱进,学会在发展找出路,找到对学科教学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更有利的方式,望以上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这一问题的分析,对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丰华.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整合探析[J].发展,2020(02):83-84.
[2]彭先佩.小议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核心素养培养[C].武汉市创读时代出版策划有限公司:武汉创读时代出版策划有限公司,2020:307-309.
[3]范锦丽.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理念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J].亚太教育,2019(12):114-115.
[4]赵鑫莹,刘中亭.浅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培养[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586-589.
[5]连莹,陈玉香.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8):236+2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