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兴辉
安徽省阜阳市北城小学 236000
摘要:有效问题情境是现今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方式,能提高课程创设效果,改善教学介入方式,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掌握更多知识,扩大学生的数学思维面。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进行有效问题情境创设能激活课堂氛围,带动学生学习,减少学生在数学课程中的枯燥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本文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的情景创设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景创设
引言
情境教学法其实是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以及教学具体的知识内容,进而设计的各种教学情境的方法。情境教学法可以刺激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因为数学知识的严谨枯燥特点,以及数学教师教学模式的单一无趣,由此导致许多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不佳,而采用情境教学法就能够很好地缓解此问题。
一、问题情境创设要点
通常而言,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在进行相应的情境创设时应该严格遵循一定的尺度,并且要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相应的教学.第二,将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的发挥出来,进而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教师的关心,进而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情境创设的首要出发点要保证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三,要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学生是情境创设的首要对象,因此,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要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使其养成热爱学习,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应该面对所有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不可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平等对待后进生。在设置问题情境的时候,将全面性作为原则,平等对待所有学生,从而让学生学习更多数学知识。(二)保证问题情境的趣味性。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创立问题情境的时候,增加其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积极参与数学课程。教师可实施多媒体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视频资料及图片文字的形式,给予学生视觉体验,可直观形象的表达数学知识,促使学生自主思考问题。(三)保证创新性和吸引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照搬课件内容,应该根据教学情况,提出具有吸引力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例如,在学习《三角形》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关于三角形的教学用具,让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三角形,也可实施分组讨论的方式,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派一个代表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增加课堂的创造性。
三、利用学生兴趣进行创设
利用学生兴趣进行创设为教师教学减轻较大压力,还能提高问题情境的创设质量,让学生在课程中被教师有效引导,完成课程探究。例如,某网数学网课中的数学教师利用学生对宠物的喜爱,在进行10以内加减法时引入自家猫咪的手掌,为学生创设出多到猫爪计算题,并在网络教学时引导学生关注猫咪的手掌,利用数猫爪上的指数进行10以内加减法教学。在课程剩余10分钟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自主说出10以内加减法的技巧、并回答出10以内加减法的结果。利用学生兴趣进行创设是提高问题情境的有效方式,让教学变得活泼,更贴近学生内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在课程中的集中力。利用学生兴趣进行创设也是保障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新颖度和灵活度的关键,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为班级学生创设出更多优质课程,促进学生吸收数学知识。
四、设计情境融入实践环节
作为一名教师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是很关键的,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主动学习,所以教师一定要考虑学生自身对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兴趣爱好,一旦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激发他们的潜力,这也是数学逻辑思维的特点之一。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性并能投入到学习中去,进而提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将教学活动设计内容贴近现实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到其中的乐趣,学生也能够轻松领悟,并能联系生活将问题简单化。详细的说就是先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经过学生的思考讨论,最终得出数学结论。比如,我们在学习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具来引导学生,将两个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明白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一样的道理。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问题设置贴合小学生的现实生活
小学阶段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他们的大脑思维能力都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如果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设计和他们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可以很好地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课堂回答积极性。由此,就更能够更好地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到“认识厘米和米”的数学知识时,为了使得小学生在通过该课的学习之后,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正确地运用此数学知识,数学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大家所在的教室有多高呢?怎么样才可以精确地进行测量呢?”小学生们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探讨,得出的答案各种各样。一些小学生说和自己的身高进行对比,看教室的高度是自己身高的几倍;一些小学生说可以利用尺子来进行测量;还有些小学生说要用米尺进行测量。在大家探讨结束之后,数学教师不要只是对小学生的方法进行评价,可以引导大家经过比较,筛选最可行的方法进行采纳运用。由此,不仅完成了教师提出的问题,还在此问题的解决当中引导小学生们建立该课的知识基本框架,丰富了小学生真实学习体验感。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是保障学生发展的必备课程,在教学中进行有效问题情境创设能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上述内容让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变得更具体,贴合学生内心,促进学生掌握更多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学中将上述内容逐一落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融入的更彻底,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能力,加强学生在学习中的注意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武志俊.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景的方法[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30.
[2]叶灶英,叶国钊,余耿华,张郑生,黄雪兰.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研究[C].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年教育现代化教学管理座谈会论文汇编(一).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407-409.
[3]吴福珍.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11):136-137.
[4]谢莹.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87-188.
[5]张丽君.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探析[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340-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