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社团——德育教育的新途径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0期   作者:郭立翠
[导读] 社团活动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郭立翠     
        山东省济南市鲁矿第二小学   271113
        摘要:社团活动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社团是在学校有一些相同志趣爱好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自愿结成的学习和活动团体,通过约定一定时间、活动内容、活动的方式,有组织的进行的一项课外实践活动。学生社团集课外实践学习、资源互享、技能水平提升、自主合作发展为一体,满足了学生的课外兴趣,丰富了课外生活,拓展了生存技能,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为孩子学习素养搭建了有一个广阔的学习平台。该论文就社团活动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的促进作用进行初步探究,探索拓展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学生社团;德育;素质教育


        基于新课程标准,社团活动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形式多样化的社团活动,对活跃校园文化活动、实施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等都产生的积极的引导作用,是学校展开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有效平台。 我校近年来也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基于孩子综合素养的培养需求成立了八大学生社团,现结合我校社团活动开展情况,对小学生社团对德育教育的促进作用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究。


(一)我校目前实施德育教育存中存在的问题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当前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应试教育只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应试”、“分数”,培养的学生都具备了这些“共性”,但缺乏“个性”,忽视了学生特长发展。而在当今,正由于分数观念的根深蒂固 ,在当前有老师仍然把道德教育作为社会的一种客体,并不断强化其工具性价值,因而,道德教育仅仅成为宣传的传声筒,其主要表现为重智育,轻德育,忽视德体美劳,分数就是一切。所以,实施素质教育首要的是转变教育观念。作为德育工作者,就应当具备创新的的核心素质,尽自己的最大可能去打破原有的观念束缚。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把学校建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让德育之花绽放在美丽校园,让祖国的花朵拥有更多一份属于自己的天空,成为德智体体全面发展的个体。


        为此,转变教育理念变得尤为重要,德育的实施途径是多样化的,树立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结合学校的实际,充分征求家长的意见,我校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为实施德育教育开辟了新途径。
首先,学校认识到社团是做好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并将社团培育建设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考核实施计划,积极筹备专业学生社团的设计与组织,创新发展校园一体化及适宜的校园文化的环境,包括校园社团场地、社团活动经费及专业的社团指导教师的设置等,为社团发展做了充分准备。

        其次,建立了统一的社团科学管理体制机制,构建了校园社团组织章程,社团目标清晰明了,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启发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最后,学生社团明晰明了的确定了学校与学生的角色与定位,充分落实了学生的主体性,社团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地位,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创新性得到了有效的促进和激发。

(二)社团活动是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
1、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是服务学生素质拓展和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开展学生社团建设,是促进和改革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必然要求。
        自从学校开展了的社团活动,家长们积极配合,以前常说家长们重视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其他各方面的发展,事实证明,家长通过进社团进行观摩,了解了社团活动对于小学生德育的重要意义,家长会对社团活动有了更多深刻理解,家长普遍反映,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孩子的兴趣变得广泛,学习的兴趣变得更浓厚了,真正做到了德智体全面发展。
2.社团活动对于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意义:
(1)学生社团的开展,是开展素质教育的的必然要求和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中小学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促使者孩子们根据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自主进行管理,自发的组织一个合作团体或集合体,急切的寻找各自在舞台的定位和地位,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以求满足日益增长的自己的个体意识,树立正确的社会角色意识,满足社会需求的全方面发展人才。学生的这种渴望及需求和学校社团活动的性质、目的、意义是一脉相承,相互促进的。学生社团作为学校得第二课堂教学具有其独特性、实践性、社会性,学生社团的实践和教育功能,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实施德育途径素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和可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更加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学校开展的社团活动中,学生可以习得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习惯,激发兴趣,朝着积极感兴趣的方向发展,激发了无限潜能。社团活动的开展已经证明了,社团开阔了学生视野,增长了学生知识,培养了学生能力,陶冶了学生情操,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2)学生社团的开展,是拓展和深化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益补充。
        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重视,第一课堂教育,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室为阵地,以讲授为主要方式,一直以来是有效果的,取得了成效这是毋容置疑的。伴随着新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显现出了其单一性的一面。在新课标要求下,道德与法治课在继承以往教学经验基础上,还必须从学生这一主体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开辟出更多的有效的方法和学生实践方式,创造新的德育教育新环境,学生社团的开展可以说是开辟了道德与法治课的第二课堂,让德育教育实现了多样化。

(3)学生社团的开展,是推进和活跃校园文化,德育教育的必然要求。
        学校适应文化是学校师生在校园环境中创造的团体性区域性文化,同时又具有校园特色和校园精神的一种特殊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和推进,除了课堂教学外,还要开辟新路径和和新项目。而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途径和平台,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给校园文化带来了有别于课堂教学的生机和活力,促进校园文化多样化、层次化、高质化的发展。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把学生吸引到德育教育的轨道上来,避免了一部分学生因缺乏兴趣而出现的学校适应障碍,社团丰富校园文化,小组合作、团体创新,自我展示可以积极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积极健康的精神面貌,通过社团来潜移默化的渗透德育,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孩子,是开展德育教育的一个新的领域。


作者简介: 郭立翠(1982--),女,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多年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