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提升途径探讨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0期   作者:康爱媛
[导读] 近年来,德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关注和重视,良好的品德素质是学生立足社会的基础和关键,在小学德育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是时代的要求。
        康爱媛
        泉州市临海小学 福建省泉州市 362000
        摘要:近年来,德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关注和重视,良好的品德素质是学生立足社会的基础和关键,在小学德育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是时代的要求。立德树人是教育根本任务的体现,同时也是新课程倡导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阶段,同时也是学生养成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基础时期,教师必须对学生加以指导,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开展小学德育教育成为教师的重要责任。本文主要介绍了立德树人的内涵及其对小学生发展的重大意义,并提出了几点关于基于立德树人教学观念开展小学德育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德育;教育探究
        德育教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的实效性是教育界和全社会都关注的问题,也是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我国有两亿多中小学生,他们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实现。长期以来,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在加强德育工作上进行了许多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我国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德育实践领域,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实效性不尽人意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诸如道德困惑、道德迷茫、道德失范、道德沦丧等现象令人担忧,甚至让人对当下学校道德教育产生怀疑,于是,人们不禁要追问:我们的学校德育工作到底怎么了,解决当今我国中小学德育教育实效低下问题的出路何在?围绕这些问题,笔者结合教育实践谈些思考与点滴体会。
一、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教学现状
        新的时代,我们的各项事业都在蓬勃发展,德育教育也在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将来更好地发展。如今的德育教学中出现了一些状况,使得德育教学受到阻碍,无法有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全面教育,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进行有效的改革。
1.1教师在小学教学中的教学思维没有进行更新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是德育教育策略的主要制定者,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有部分教师仍然受传统教学思维影响,只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教育,而忽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认为学生的德育教育不重要,不愿意浪费课堂教学的时间进行德育教育,而耽误对学生的知识教学,只重视对学生考试科目的教育,使得小学德育教学效果不高,不能有效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1.2在小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方式过于单一,教学效率不高
        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越来越重要,是学生适应时代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些德育教育中实施的策略还有待改革和完善,过去德育教育教学方法单一,只是进行对学生的惩罚,过于简单、粗暴,教师习惯通过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很容易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而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课堂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极容易影响教学的效率。


二、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2.1做好教师的典范作用
        教师是学生的指引者和教育者,教师是学生的第二个关键老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所以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身作则,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当中要时刻注意自身修养,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做到不蛮横、言行一致、言出必行,这样才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离开家到学校接受教育,主要的教育者就是教师,在此阶段,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有的时候会比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时间还长,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教师的行为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教师的言行就像无声的教育一样,它会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熏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心灵,教师不要把自己的位置抬得太高,要和学生做朋友,尊重学生的想法,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获取学生的信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地放下戒备,提高教学的成效。
2.2让德育教育不断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德育教育是不分学科的,德育教育基本上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中,可以说每一个学科都离不开道德教育,教师也只有将所传授的知识与德育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德育逐渐融合在知识载体当中,才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各个学科中的内容还可以指导学生的相关道德行为,学科内容的不同也渗透着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呈现的精神食粮,这对于学生了解各个方面的知识都是有好处的,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升华,培养学生的情趣,而小学数学则可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相关的数学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而我们的小学历史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和行为,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我国民族悠久的历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爱国热情,除此之外,体育教学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体质,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这样也就会有更好的精力去学习其他的知识。
2.3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在整个德育教育的过程当中,家庭教育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它对学生品行的形成以及行为习惯的训练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学生在家庭当中就会显得更加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自由。而家庭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因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和家庭当中度过的,学校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习,而家庭主要负责学生的生活,但是并不是说二者之间就没有了联系,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造成的影响要比教师深得多,因此要求家长一定要先了解学校的相关德育教育要求,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真实情况,只有家庭和学校互相了解之后,才能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结语
        总之,德育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也是个历史问题,无论何时何地,从来都存在,将来也会面对新的情况,出生新的问题。德育工作的观念、内容,方法若不能及时跟上时代的发展,就会产生实效性不强的弊病,甚至出现某一方面的危机。提高小学德育的实效性,必须把握德育工作的时代特征和规律,与时俱进,转变观念,调整德育目标,改革德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扩大德育途径,建设德育队伍。
参考文献:
[1]张少彦.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成功(教育)》.2011(20).
[2]谭双.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G4].《亚太教育》.2016(03).
[3]陈达明.有效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