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阅读能力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价值探析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0期   作者: 庄贞陆
[导读] 数学阅读是一种从数学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包含感知、理解、记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以及分析、综合、推理、判断、归纳、演绎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的总和。
        庄贞陆
        陆丰市潭西镇铁炉小学   广东陆丰
        摘要:数学阅读是一种从数学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包含感知、理解、记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以及分析、综合、推理、判断、归纳、演绎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的总和。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会阅读的学生是潜在的差生。”本文基于数学阅读能力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价值探析展开论述。
关键词:数学阅读能力;小学数学教学;重要价值探析
引言
        阅读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数学是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其核心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学生们从掌握简单的理解、分析、逻辑思维能力开始,逐步拓展到的空间想象、抽象、归纳、演绎等综合思维能力,通过多层次训练,拓宽孩子思维能力的延展性和弹性,让孩子有独立的思考、判断分析和解决能力。
一、数学阅读的概念阐述
        阅读是一个获取信息的过程,通过视觉或者听觉的传输手段将各种形式资料中的文字、图表、符号等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最终传入到大脑中。因此,阅读应当属于一种主动的行为,才能够真正让读者获取到相应的知识,并对阅读的进度、阅读方法和阅读内容进行选择和调整。数学阅读也属于信息获取和心理活动过程,通过对数学公式、数学概念、数学符号、数学专业术语等多种内容进行感知和解读,了解数学概念的深刻含义,帮助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
二、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阅读是对于文本一个加工和理解的过程。其实在小学的数学中也会涉及很多阅读方面的问题,比如图表题和应用题它们都会涉及一定的文字,这些文本中的内容比较抽象,由一些数学、符号和语言组合而成。而通过教师的教学也充分地认识到了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和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很多的学生因为对于题目中给出的一些条件或者提出的问题不能够很好地理解,从而限制了他们进一步的思考和数学能力的发展,所以要想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前提就是要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比如在小学阶段经常出现的这样一类题目:“请问小张最少要看多少页的书才能够超过小红?”面对这样的一个题目就会有很多的小学生搞不懂“最少才能超过”的意识,从而无法更好地解决这道题目。同时数学的阅读理解同文科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数学的语言比较简单,基本就是概念,另外数学关系都是比较隐秘的,所以学生在进行数学文本的阅读分析时需要进行加法处理,要借助自己的数学知识对题目进行拓展,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理解。所以在进行数学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它的这一个特殊性,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三、数学教学阅读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一)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阅读效果差,高年级的小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自制力,但是长时间的集中精神也比较困难,从而降低阅读效果,例如:在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时,分数乘法中,教师在导入课程之后,需要进行提问“今天是小新的生日,小新、爸爸、妈妈每人吃了2/9个蛋糕,那么小新一家一共吃了多少蛋糕?”然后鼓励学生进行回答,由于书上对于分数乘法的推演有一大段的描述,学生很难在长时间的阅读过程中集中精力,因此即使教师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也不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二)教师对阅读不重视,学生阅读习惯不佳,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更侧重于培养学生计算的能力,因此在讲解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纯理论性的灌输,忽略了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所以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学效果。


四、数学教学阅读问题的指导措施
        (一)积极研读文本,提升阅读能力
        现阶段,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与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已进入到了数字化时代,因此对于数学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期待值也就越来越高。同时,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成了近些年来学生综合发展的一种重要能力。而数学阅读能力的建立是为了进一步保障学生能够仔细审题,理解题中所隐含的相关信息,同时数学语言中多以精准性为主要表达方式,这也就决定了数学阅读过程要做到特别细致、深入研究。数学阅读同时也讲究方式方法,最为常见的通常有泛读、略读、精读与研读,主要采用精读与研读,即采用细心钻研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掌握,从而解决数学中的难题。数学教材及问题中,通常都蕴含着大量的研读素材,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学题的基本要素。例如:一辆汽车由a驾驶,另一辆汽车由b驾驶,驾驶人a以40km/h的速度向终点前进,而驾驶人b在a出发90分钟后开始以60km/h的速度开始追赶。那么对于学生的提问是:b何时能追上a,当终点距离起点250km时,a需要多久达到终点?b需要多久到达终点?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为了增强阅读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教材第二页的主题图片,提问“观察图片,大家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3℃代表什么意思?”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导学生阅读书中的内容,来归纳理解负数的含义,因此教师课题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及课堂提问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加集中精力,提升阅读效果。
        (三)多思多想,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1.首先要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低年级学生可以采用听有声阅读和看绘本相结合,在学校听老师阅读,居家听家长阅读。高年级既可以教材为主自学式阅读,也可根据教师推荐或自己兴趣选择优秀课外书籍,要坚持每天阅读、持之以恒。2.其次要养成专心阅读的习惯。教学中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在同一知识点的计算题正确率很高,判断题、文字题、解决实际问题等类型时却很低。究其原因发现:这些学生已经掌握这部分教学内容,大部分学生都是因为没有认真阅读习题、误解题意、看错数字造成的。因此要培养学生认真专注的阅读习惯,从而杜绝上述情况发生。3.最后要养成理解思考的习惯。古人常云“学而不思则罔”“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主动质疑问难是积极思考的体现,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大胆质疑问难、积极思考,还要积极创造有利时机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实践——表达——总结”的环节,由表及里、步步深入,逐步形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结束语
        总之,数学阅读是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任何人都不可以替代,正如,吃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一样,谁也不能替孩子吃。因此,教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让阅读成为数学教学的常态,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涵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张红梅.浅谈小学教学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54.
[2]李华.当新媒体遇上数学阅读——对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9(35):16-17.
[3]徐海燕.巧用数学阅读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思考[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520-524.
[4]苏力.浅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C].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扬州基础教育学校联盟年会论文集——当代教育评论(第九辑).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9:206-207.
[5]邱少莲.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J].亚太教育,2019(11):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