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娟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南民族高级中学,四川 甘孜 627650
摘要:人类只有一个“愈来愈小”的地球。生态危机是一种发展危机。严峻的现实,潜在的危机,迫使人们迅速行动起来,加强生态安全教育,保护生态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生态安全教育
引 言
地理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生态安全教育的重要载体,而生态安全教育是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高中地理课程中生态安全教育的概述,探索高中地理课程中实施生态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
1 生态安全的概述
生态安全主要指的是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有无遭到破坏,生态功能是否受损。如若某一生态的数量或是提供的服务质量出现异常,那么就可以说明此系统的生态安全受到威胁,处在一个“生态不安全”状态。所以“生态安全”含括了两层含义:第一,生态系统自身是否安全,也就是自身结构有无遭到破坏;第二,生态系统对人类安全与否,也就是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能否满足人类生存的需求。其具有生态系统整体性、生态破坏不可逆性、生态恢复长期性以及生态安全的全球性等特点。
2 高中地理生态安全教育策略研究
2.1 树立起正确的生态安全教育理念
要想开展生态安全教育,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教师树立起正确的生态安全教育理念,所以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中需要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活动中融入生态安全教育,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生态安全教育意识以及素养,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挖掘与生态安全教育相关的素材,同时通过言传身教来实现生态安全教育的目标与任务。首先,教师应当要掌握生态环境的系统观,在开展生态安全教育时视生态环境为一个系统,同时在整体上对系统的结构、功能、演变与状态进行有效把控。其次,教师需要充分重视生态安全。因为在国家安全中生态安全占据了极为重要地位,其是国家国防、经济以及政治安全的重要基础。由国际层面看来,当前国际上大部分国家都非常关注生态环境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如若生态环境退化结合其种族、人口等因素,极易引发暴力冲突,其不单单会对国家的政治稳定造成影响,还可能会引发民族间甚至是国家间的战争,严重威胁到地区的稳定与国防安全。所以必须要对国家生态安全予以充分的重视。再者,需要正确认识到我国生态安全的严峻,当前我国面临着诸多生态危机,如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失调、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所以生态安全态势日益严峻。
2.2 营造地理课堂教学的生态环境
教学活动往往被课堂氛围所主导和制约,或紧张、或轻松、或严肃、或愉悦的不同的课堂氛围,会对老师、学生两大生态主体以及教学、学习活动产生不同影响。课堂氛围和教学环境的营造还要有赖于老师,通过生态环境引导学生自我探索、思考和学习,让高中地理教学活动逐渐步入良性发展。作为生态课堂的主体之一,老师有责任用广袤的地理资源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价值。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带有激情和感情,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爱心、宽容和尊重。
师生之间实现平等对话,让学生在身心完全放松的状态下探索地理知识,获得情感体验,塑造道德品质。老师还要围绕学生设计地理情境,打造学习地理的实践场地,让老师与学生达成一致的学习目标,拥有统一的学习方向,许下共同的学习愿景。师生两大生态主体是相互促进、相互欣赏、相互鼓励的,实现地理知识与信息的共享,每位学生所处的生态位置是平等的,在老师的引导下相互支持与合作,而不是恶性竞争。
2.3 挖掘教材和乡土地理资源,夯实环境知识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首先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直接或间接包含的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然后把地理教材中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比较完整的生态文明教育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环境内容及其相关性,增长学生的环境知识。同时,地理教师还应充分重视和整合学校所在地区的自然课程资源与社会课程资源,包括家乡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状况,家乡的环境和发展问题等,并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补充家乡地理现象和环境问题等素材,让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环境知识的理解。由于学校所在地区的地形水文、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状况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熟悉的、能亲自体验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感到亲切和有趣,就会产生探究、操作的欲望。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环境知识,还能使学生对家乡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忽略生态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有一定的理性认识。
2.4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打造地理生态课堂
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形成循环的链条,主要是因为物种的多样性。生态课堂实际上是一个微观的教学系统,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相当于生态系统物质的多样性,所以,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是多样的,如此才能维持生态课堂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传统教学模式下,题海战术与满堂灌结合的地理课堂,完全无法照顾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生态课堂,教学方法应该是服务于学生的,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应用的,所以,教学方法要充分体现出生态性的特点,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像“探究体验式”“自主合作式”等教学方法便非常适合高中学生,老师还可以加入角色扮演和辩论赛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信息技术,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地理教学具有清晰的层次性,还要注意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老师需要考虑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多采用地图法、野外调查法,将地理教学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除此之外,空间理念必须要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中,而观察则一般情况下会被时间和空间所限制,但是如果借助于多媒体以及现场挂上示意图等直观的手段就能够圆满地解决该问题。
3 结语
总的来说,生态安全教育属于一个新的教育内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生态安全教育不单单是地理教学改革的需求,亦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地理教师应当在实际教学中科学开展生态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生态安全保护意识,让地理教学能够更好地为生态安全服务。
参考文献:
[1]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生态安全教育[J].刘萍.池州师专学报.2007(03)
[2]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孙霞.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2)
[3]浅谈高中地理教学[J].韩兴慧.散文百家.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