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0期   作者:杨璐璐 张忠华 胡刚
[导读] 近几年水污染、空气污染、气候变化、全球性疾病等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提高新一代公民的环保意识势在必行。
        杨璐璐  张忠华  胡刚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师范大学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      530001
        摘 要:近几年水污染、空气污染、气候变化、全球性疾病等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提高新一代公民的环保意识势在必行。本文主要针对环保意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进行浅析。
        关键词:环保意识;高中生物教学;环保素质教育
        
        现如今,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许多学校逐渐将环保教育列入课堂教学中。高中生物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与大自然相关的生物知识,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习惯进行仔细分析和观察,结合生物教材和实际案例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环保知识,让学生明白地球的环境现状,不断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1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意义
        地球是人类长久生存发展的摇篮,没有地球,就不会有人类的存在。因此,教师在课程中加强对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地球目前的环境状况,让学生了解自己在生物圈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的三观正处于完善时期,教师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一方面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让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规范自身的行为;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上,学习到改善环境污染现状的相关知识,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续发扬光大。
        2 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环境保护紧迫性的观念
        在新课程的生物教材中,“生物圈”“生物与环境”“生物的多样性”“人对环境的影响”等几节都是以 “人与生物圈”为主题展开讨论,从自然环境入手容易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这部分中,教师可以从生物性污染及预防、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应用、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倡导绿色消费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让学生重新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改变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准则以及消费观念。
        “生物的多样性”一节中提到由于人类的某些不恰当行为,比如乱砍滥伐、屠杀动物导致不计其数的动植物濒临灭绝。学生虽然平时对这些现象已经有所了解,但这种了解也只是停留在书本知识层面,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列举一些导致动植物灭绝的具体行为。例如,穿山甲现如今是濒危物种,自1994年起,所有种类的穿山甲都被列在CITES附录II中,2016年9月29日,第17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将全部八种穿山甲物种从CITES附录II提升至附录I。所有的野生生物一旦灭绝就无法再生,所以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家园的责任无法推卸。


        3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策略
        3.1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环保意识教学
        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应运而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试听结合的优势,在课前将环境污染的相关视频和资料下载下来,在课堂上根据具体教学情况,有的放矢地将相关资料播放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对环境产生的重大影响。例如,教师在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的“生态系统极其稳定性”的教学时,可以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环保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意识到地球上的任何生物在维持系统平衡中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传播环保意识
        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学习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在课前让学生自主通过网络、书籍查找环境保护相关的视频和资料,在课堂上将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在小组内分享,让每个小组派一位小组代表进行发言。例如,教师在进行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的“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借助网络和书籍查找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资料,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沟通交流和分享。学生在分享环保知识的过程中,加强了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能力;对教师来说,提高了课堂效率,有利于教师完成自身的教学目标。再者,由于高中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在让学生课前查找资料时,可以引导学生主要查找哪些方面的环保知识,节省学生的课余时间,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3.3 通过反面教材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由于高中生每天需要学习的知识点比较多,教师如果在生物教学中只是结合教材内容传授学生与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但如果教师将人们乱砍滥伐树木、破坏植被、大量屠杀动物后造成的环境破坏状况直观展示给学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环境保护知识,从而将环保教育渗透到了高中生物教学中。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讲到“细胞的能量及供应”时,教师可以以细胞的能量供应为切入点,提示学生人类破坏地球的后果;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温室效应的由来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教育学生应该爱护花草树木,倡导绿色消费和出行。
        3.4 学校定期举行提高环保意识的专题讲座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在特定的环保节日举行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生物学讲座。例如,在2月2日国际湿地日、3月22日世界水日等举办与其相关的生物专题讲座。教师在讲座中向学生介绍这些节日的由来,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社会对环境保护所做的有效措施,还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环保观念,促使学生从自身做起,做个爱护环境的社会公民。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学生开始进行环保教育,生物课堂就是个很好的载体。对于高中生物教师来说,在课堂上渗透环保意识教育任重而道远,希望教师在生物教学中立足课堂向学生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的紧迫性,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消费理念,将环保意识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张娅奇.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保意识的渗透[J].成长读本,2018(30).
        [2] 孔繁翔.环境生物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