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琼 高洁
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 内蒙古010051
摘要:近几年,国家教育部门始终强调应将立德树人视作教育工作根本任务,并坚持在所有工作、课程教学以及参与者中实施思政工作。本文以英语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改革面临的困境入手,提出英语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有效改革对策。
关键词:英语专业教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引言
英语非专业教学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的课程,课程内容包括经济、中西方文化以及人文等诸多领域的语言知识,是实施思政工作的主要阵地。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其意识和思想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变得更加活跃多变,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常大的挑战。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将语言教学和思政内容密切融合,使学生们以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与哲学观为基准,通过批判性思维审视中西方文化与其核心价值,强化自身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这不仅是现阶段英语教改工作的主要研究方向,更是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
一、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改革面临的困境
(一)教师缺乏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认知
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基础和英语成绩差异性较大。在具体教学中,多数英语教师普遍以让学生们可学习并记忆更多英语词汇、英语语法知识,掌握英语语句翻译的专业技能为教育目标。但是这一教育目标使得教师过于注重理论内容的讲授,忽视英语课程所具备的思政教育功能,导致学生们渐渐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最终致使学生们英语成绩难以达到教师理想目标。在这一教育过程中,英语教师在较大限度上忽视了意识形态层面的教育,且多数教师表示意识形态内容是思政教师的本职工作,身为英语教师,其工作就是帮助学生们加强英语能力,并通过相关考试。英语教师认知的缺失,导致课程思政工作难以在专业教学中顺利开展。
(二)学生过于重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
在新时期背景下,身为祖国未来发展希望的高校大学生群体应在价值观念相关问题层面学会深度思考,然而现如今大学生鲜少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多数大学生非常注重英语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追求不断进步,并期望自身可在专业理论学习层面有质的进步,因此在课堂中过于英语理论内容的学习与记忆。这部分学生在枯燥与单调的学习过程中,难以和现实生活充分联系,在学习过程中过于关注知识的吸收程度,并未学会在其学习过程中结合价值观问题,缺乏深度思考。然而课程思政明确要求把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充分融合对大学生群体展开教育工作,但由于大学生关于重生专业理论学习,且在学习中无法充分将思政问题和专业知识进行融合思考,从而对于课程思政教学时时造成阻碍。除此之外,大学生们在英语专业理论学习过程中,忽视思政理念,难以成长为国家发展所需的拥有较强综合素养的高端人才。
二、英语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改革的有效路径
(一)加强英语教师个体综合素养水平,强化教师实践意识
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在于传道授业解惑,然而在社会大众传统思想中,对于教育工作者最为深刻的印象和认知便是授业,此种理解具有片面性。而课程思政教学需同时展开传道授业解惑,并以传道为核心内容。因此,英语教师在面向学生实施专业教学的同时,应努力成为学生群体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与指导者、国家前沿思想文化的建设者与传播者,以及党执政的支持者。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对于大部分学生而且是枯燥且单调的,所以通常学生缺乏较强的积极性,此时教师如果无法及时转变其传统思想,必然会对学生群体形成误导。强化英语教师个体综合素养水平,呼吁其积极学习思政知识和内容,紧跟社会脚步,内心充满爱国情怀与理想信念,在教学中充满仁爱之心,重视教书育人以及言传身教充分统一,唯有如此才能够在日常生活的言行中为学生做表率。大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需要教育工作者积极带动,而教育工作者品德优劣与学生是否能够健康成长成才正相关。英语教师加强个体道德境界与内在素养才可引导学生们明确正确积极的价值观,进而在根本层面帮助学生们有效学习知识。
(二)借助技术方法拓展课程思政渠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时代下,大数据、多媒体与互联网等技术均在教育工作中普及应用,思政教育渠道亦不应局限在传统课堂当中,就是可借助线上线下融合方式建设全新的思政教育模式。在线下教育中,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内容学习,组织学生们展开课外阅读活动。学生们在各种英语平台中阅读文章,能够深入了解全球各地语言表达形式的异同与当地风土人情,培养阅读习惯,思辨思维的同时还可培养学生关心时事新闻的习惯。而在线上教学中,英语教学则可借助慕课与翻转课堂等模式结合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学校方面可以国内线上教育平台为基准构建英语教学数据库,呼吁英语教师与思政教师一同塑造思政理论慕课,并要求学生们在英语教育任务完成的基础上,观看相关教学视频,接受思政教育,此种教育模式不仅拓展了课程思政教学渠道,而且也可提高学生们学习兴趣,最终取得理想化育人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是现阶段英语教学改革的主流发展方向,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教育,不仅可丰富学生们英语知识储备,加强英语专业技能,还可培养学生道德修养与思政意识,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洋,何欢.探析高职基础英语课堂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融合[J].长江丛刊,2020(20):73+75.
[2]廖雪明.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海外英语,2020(12):18-19+25.
[3]廖乃帜.民族地区大学英语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23(02):77-79.
作者简介:刘琼,1978.11,女,汉,呼和浩特,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
第二作者:高洁,1983.01, 女,汉,包头,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
项目: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科研创新团队项目--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言与文化研究,项目编号:KCT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