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语言文学教学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0期   作者:杨涛 胡江涛 郑先锋
[导读] 时代在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我国对外交流也越来越多,所以也到了展现我国历史悠久,文化之美的时刻了,所以连同汉语言文学也渐渐被学生所喜爱,同时它也是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
        杨涛 胡江涛 郑先锋
        武警警官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摘要:时代在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我国对外交流也越来越多,所以也到了展现我国历史悠久,文化之美的时刻了,所以连同汉语言文学也渐渐被学生所喜爱,同时它也是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可是在目前看来,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还是有很多不足,而不足中最关键的就是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以及教师能力。所以要保证汉语言教学的教学质量,推动教学展开,促进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就必须先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育;问题;对策
引言: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专业基础知识理论、技能技巧,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各地区高校服务的专业性人才。其专业性较强,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体系和书写能力,同时有一定的枯燥性,这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发现原有工作中存在的弊端,结合时代背景、社会需求加以完善解决,是弘扬语言精神、发展学科、建设学科必经之路。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授课形式单一
        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形式比较单一,大多数的教师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而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除此之外,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在意课堂上的整体氛围,只是机械地完成讲课的任务,当课堂秩序出现一些比较大的问题时才会进行干预。而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巩固等不做任何要求。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多数教师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并不像会计学、医学和建筑工程学一样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进而使他们在相关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组织与设计方面有着明显缺失,进而导致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效果并不明显。
         2、课程内容过于陈旧
         我国现在使用的汉语言文学教材这么多年以来都没有开展过系统地更新和整改,甚至有的教材都是几十年前编订的。部分教师认为汉语言文学教育只是历史教育,文学史和文学理论都是固定的,只要按照书本教授前辈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就算是完成了课程,毫不关注国际文学界的变革和更新。不仅汉语言教育不受重视,现在很多高校的文学教育也相对比较落后,没有紧跟时代的脚步,造成了整个体制的落后。对于近年来出现的新文学形式,比如网络文学等,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有些故步自封,也不去对流行文学现象进行问题的探究和思考,脱离时代的后果就是文學界的建树往往在主流社会中无人问津,严肃文学的优秀文学家在高校中文教育和社会中都缺乏知名度。不少爱好汉语言文学的学生接触不到新世界,无法在新时期琳琅满目的书籍中选择出优秀的作品学习,只能倒回去看前人的作品,这样不利于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发展和新时代研究人才的培养。
  3、考核形式局限性太大
        就目前来说,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要是通过书面考试的形式来完成对教学效果的考察。这种考试方法是以书上课本上的知识和概念为主,无法将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相关内容的理解进行有效、深入的延伸和拓展,同时限制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在一些考试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在平时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过程当中表现并不积极,但是,面临考试之前才会去突击背书以求通过考试。这种形式化和机械化的考试模式,对学生在汉语言文学方面的能力提升起到了负面的影响。


     4、师资队伍水平不够
     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指引者和引领者,教学对于教师自身的要求非常高。好的师资团队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现如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团队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教师水平能力不足,没有办法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和发展,还有的教师业务繁多,无暇顾及学生,加之社会学科较之自然学科得不到家长的重视,师资团队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很多教师选择另谋出路,导致人才资源的严重浪费。人才的流失加之入职标准的降低,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已经无法带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了学科建设。
二、改进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
         1、适当调整汉语言文学的教育理念
        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对汉语言文学的积极性,应该了解课程改革需求,对汉语言文学的教育理念进行准确把握和适当调整。应该引导学生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构建完善的汉语言文学体系。应该运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理念到日常教学中,也可以间接推动汉语言文学教学顺利发展,帮助教师掌握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核心,也可以展现出汉语言文学的特点,帮助学生学会应用汉语言文化能力于日常生活中。
         2、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不应过于强调知识的体系性和全面性,而应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疑点。笔者建议应当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其一,互动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强化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其在互动学习的环境中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其二,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在师生共同质疑、相互质疑的过程中不断探求问题的答案,最终达到解疑的目的;其三,自主式教学法,学校应当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现代汉语资料库,为学生提供课件、讲义、考试试题、学生优秀作品以及研究成果等资源,使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自主开展个性化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针对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点是教师的业务水平,这就要求学校做好汉语言文学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相关工作,培训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可以是短期的、中期的和长期的,也可以让教师团队之间经常性的相互沟通和交流。第二点是提升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为人师表要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既然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就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要将中国语言的精髓传承给学生,让下一代感受到语言的艺术,培养其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这也是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使命。
  4、完善课程结构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渗透到实际教学活动当中,并对汉语言文学的课程结构体系进行改革。应按照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加大汉语言文学选修课的比重,并在为学生打下扎实专业功底的基础上,不断延伸、拓展学科范围,将一些与之相关专业的知识融入到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当中,如哲学、史学、新闻学、公共关系学、美学、艺术、秘书学、国学以及影视等等。通过知识范围的不断扩大,一方面能够使学生的专业素养有所提高,进而具备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对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这样有利于学生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三、总结
        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于要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进行解决,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思想,应用先进的教学方式,通过对于多种创新有效方式的应用,提升汉语言文学学科吸引力的提升,对于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进行有效的培养。此外,对于学生来说,在进行学习时,要能够积极及时的进行反思,优化汉语言文学知识理论,促使学生实现更好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晓萍. 浅谈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29(6):48-49.
        [2] 侯冰洁. 汉语言文学在中职院校教育中的探究[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7(32):22-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