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林枝
松溪第二中学 福建南平 353500
摘要:解题是培养中学生分析能力、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锻炼中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一定的解题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方式方法,应尽可能避免因问题过多而加重中学生的学习负担,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提升解题教学的作用,促进中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题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技巧;解题方法
前言:小学数学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而初中数学课程则侧重于培养中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那么在实际教学中,要想培养中学生的这些能力,便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实情,结合解题教学中的技巧与方法来开展教学。以便在此基础上,可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的提升。
一、阐述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常用的解题技巧
(一)认真审题,理解题意
审题是中学生解题的基础,同时也是中学生分析题意、理解题意的前提。且相对来说,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对于解题的思路与结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解题时,只有中学生认真审题,理解题目的含义,才能充分发挥解题教学的作用,才可有效提升解题的正确性,促进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确定思路,简化问题
数学解题思路主要是指中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选择的公式与方法。由于初中数学知识内容较多,较为抽象,再加上一些题目中的条件比较隐蔽,所以需要中学生认真分析,仔细摘出关键信息,以此在一定程度上,可简化数学问题。而当关键信息找出后,便可据此来确定解题思路,但由于每位学生的基础不同、思想不同,所以在此过程中,可充分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
(三)进行验算,提升准确率
验算是验证题目正确率的重要步骤,它对于培养中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解题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在解题之后进行验算的习惯,可培养学生形成认真、严谨的作风,同时也可提升中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增强其解题水平。因此,验算可以说是,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阐述初中数学解题教学的方法
(一)培养解题信心,提高解题的高效性
要想增强初中数学解题教学的效率,首先需要教师培养中学生的审题能力与解题信心。因为只有这样,才可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才可增强学生的解题水平。在初中数学解题过程中,由于部分问题较难、中学生解题能力较差等等问题的存在,不少中学生的解题信心与学习积极性都受到影响。那么在此情况下,便需要数学教师通过引导、讲解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解题信心,强化其解题能力。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有这样一道题:已知△ABC与△DEF关于直线P对称,点A、B、C对称点为点D、E、F,那么请问线段AD、BE、CF与直线P有什么关联?当问题一抛出,很多学生不知如何入手。在这时,数学教师便可引导他们仔细审题,并将关键条件勾画出来;然后再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就此题展开探讨。以此他们很快便可得出直线P是线段AD、BE、CF垂直平分线。通过此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解题的信心,引导其产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同时还可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升解题的效率。
(二)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问题的答案,通常只有一个,但是解题的过程却可以有很多种,且经研究发展,在众多的解题方式中,存有一种比较简单的解题方式。因此,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便应关注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并积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便使其能够运用不同的知识点来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将班级的座位排序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再向同学们提问:“如果以进门第一位同学的位置建立直角坐标系,那么小兰、小明的座位坐标系为多少?”通过图片,同学们很快便回答出:小兰(2,3),小明(4,6)。那么如果以中心点小雷的位置(3,4)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那么小兰,小明的位置为多少呢?以此类推,这样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来开展教学活动,不仅可提升其应用能力,同时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解题是中学生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同时也是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那么在此背景下,要想增强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中学生的解题水平,便需要数学教师认识到解题教学的重要性,重视中学生解题技巧与解题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有效方法来开展教学,以便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增强中学生的解题能力,为其今后在数学方面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雷娜,王玉付.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及解题技巧[J].华夏教师,2019(12):79.
【2】付志芳.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及解题技巧[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6):103.
【3】乐洪涛,王勇.例谈初中数学解题中几种重要的解题策略[J].中学数学杂志,2004(08):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