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素质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19期   作者:刘庆霞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概念的引入,学校越来越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刘庆霞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 075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概念的引入,学校越来越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高中化学作为学生的基本学科之一,对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讨论了中国高中化学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提高化学课堂效率和质量的措施,希望能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并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化学;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动机”,“教会怎样学习”和“促进智能化”。学习兴趣在提高学习效率,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和未来成就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通过多年的教学,笔者清楚地认识到:“教学能否成功,并不需要强制力,而是需要激发学生学习乐趣。”
        在平常的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用多种有效的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为目标来促进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这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的,还可以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这对于改善学生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一、我国高中化学教育教学的现状
        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的动力
        化学是自然学科中比较基础的一门学科,所以化学的学习非常重要。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展开,但是目前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存在很高的考学压力,学习过程中,负担比较重,同时学生的抽象思维相应比较薄弱,因此学习过程中存在学习热情不高,缺乏学习的积极性的问题,更不可能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技巧。随着化学课程知识点学习的深入,学生感知到所学内容越来越难,新课越来越听不懂,渐渐完全丧失了学习的动力。
        2.学生动手能力不强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对教学实验的自由性与自主性不够关注,这是与新课标相冲突的,没有真正地关注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能力的提高,由于高考这一限制因素,教师往往只注重理论的学习,忽视了实验课教学。但是对于化学这门学科而言,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学习部分,没有实验课的化学是不生动甚至是不完整的学科。实验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课上好了,学生才能通过亲自动手参与感知,才会得到更加深刻的结论印象,才会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素质能力的培养
        1.因材施教,重视面向全班学生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执行者。素质教育提出的目标必须在每个班级的每位老师中落实,并在每位学生身上得到体现。因此,面对全班同学,对每位学生负责是素质教育进入课堂的重要标志。这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素质观,并坚信每位学生都能取得成功,以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


        我们的老师需要在课堂过程中做更多的事情:分层指导,分层练习和分层评论。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个性,改变“以分数认英雄”的作法,尽最大努力“取长补短”,评价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尊重学生,激发学习动力
        为了使学生学会“行动”,首先必须尊重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会尊重学生,意味着将学生视为生活中和自己处于平等的位置上。只有这样的潜意识,我们才不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更不用说无视学生的意见了。最终,这种对学生的尊重是一种人文意识的体现。有了这种意识,教师才会认识到尊重学生的重要性。
        学生最有可能与分享相似想法和主题的老师交流。心灵相通会引发情绪上的和谐,使学生愿意参加此课程,并且学生在自由而和谐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学习效率会更高。教师的情感投入必将引起师生的情感共识和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投入研究和发展课堂教学艺术,然后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积极学习。简而言之,这意味着在学习过程中“激励”学生。
        化学上常有一些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若采用照本宣科的方法,学生很难理解,如“电子云”,在教学中可让所教知识与现行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中也可穿插讲一些化学家的故事和化学常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苯”的结构时,介绍凯库勒通过梦的启示发现苯的环状结构,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讲究授课的艺术。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和生动有趣的语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听课感到是一种艺术享受。
        3.仔细观察,积极获取
        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提高科目的阅读尤为重要。首先,观察化学现象有助于延续化学教科书的功能。其次,观察化学现象是学生快速、正确且理解化学知识点内容的有效捷径。最后,重视化学观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教育理念的深刻体现。事实证明,具有良好观察能力的学生可以在课后使用课本和参考书来解决出现的疑问,并有效地提高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因此,让学生知道如何观察和区分非常重要。要引导学生认真准确的把握好重点和难点,然后得出相关结论。 
        比如,在制取乙烯的演示实验时,学生通过思考就会提出问题,诸如烧瓶内的残留物为什么变黑,是否有新的黑色物质生成?教师就要抓住这个课堂生成的机会顺势启发:必定会生成新的物质,那么会生成什么物质呢?为什么有这种物质生成?是否会产生影响乙烯纯度的物质?怎样用实验论证?一些列问题的提出势必会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由学生设计方案,并提供实验条件让大家来验证。这样就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整个课堂由学生的听讲引申到学生的思考,由思考延伸到探究,由探究拓展到了展示。这样的教学过程就会把学生的思维牢牢地抓住,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和探索欲望,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得以提高,探究兴趣也会逐渐浓厚。
        参考文献:
        [1] 李正波 . 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 [J]. 学周刊,2019 (12):83.
        [2] 郑妙龄 . 素质教育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效率提升举措初探 [J]. 当代教研论丛,2018 (05):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