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琼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第四中学 新疆阿克苏市843000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语文属于综合性课程,其包含写作、阅读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另外,语文还具备工具性与人文性。而语文的人文性更注重对学生情感教育,促使学生文化修养与底蕴的不断提升。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语文思维不仅能够让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时井然有序,同时还可让学生在口语表述与写作时更具逻辑性。因此,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一线语文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思维;路径
引言:众所周知,当前语文教学中仍存在侧重于应试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的现象,这就导致学生思考很容易受到限制,进而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与新课改的要求相悖。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意识到语文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另外,在初中阶段加强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对其后续的学习与成长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不仅能够是实现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还能有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1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创新人才的需求呈直线增长。创新性人才最基本的核心素质就是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则需要注重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新加坡与香港在上世纪末先后开展了思维教学改革与思维项目工程,我国也在本世纪初的教学改革中明确提出:以生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学生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经过20年的改革推进,初中语文课程已经建成新课程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也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教学效率。然而,初中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思维方面仍存在欠缺,特别是一些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师生互动根本无法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反而因为不能答出问题打击学习积极性。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还是学生并未与教师共同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学习,进而使得学生的语文思维得以培养,自主思考能力较差。语文思维的实质就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并引动学生自主思考,发散思维,为学生创新能力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初中生语文思维对提升教学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路径
2.1启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主探究知识,在这个过程不仅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思考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对学生持续学习语文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学习《背影》这篇文章时,在正式进入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选择相关的话题吸引学生,例如“你的父亲是什么样子?”“日常生活中与父亲的交流怎么样?”“父亲做的哪些事情瞬间让你很感动”,亦或是讲述父子相关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探讨关于父亲的话题。另外,在探讨的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从兴趣点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教学活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问题启发,让学生合作探究,对文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掌握重点内容,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思维理解能力与逻辑分析能力,同时在探索分析过程中获取的成就感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兴趣。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围绕中心思想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对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深刻领会,从而实现理性与感性的共同发展,促使学生语文思维更好的发展。
2.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老师占据主导位置,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中明确要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如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团体协作能力,进而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学习《列夫·托尔斯泰》这篇文章之前,教师可以布置课前作业,让各小组查找关于列夫·托尔斯泰与茨威格的资料,在课上小组讨论时互相分享自己查找的资料。这不仅可以提升小组成员之间的默契度,同时还可以在让学生了解到托尔斯泰的生活背景以及本人更深入的了解,对文章内容有更好的理解。在这过程中,不仅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还加强了小组合作。另外,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选择一些情感强烈片段,将其改变成课本剧,让学生参与表演,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感官感受,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例如学习《范进中举》这篇文章时,教师让各个小组对课文进行改编,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将文章编写成剧本,并由本小组成员进行表演,为了更好的呈现剧本效果,小组成员需要对人物情态进行揣摩,表演的成员还可以将自己的对人物的认识讲解给其他成员,并与大家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自我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作用,促使学生能够在教学中深度实践。由此可见,合作探究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拓展学生的眼界,对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2.3深层学习,提升学习的广度与深度
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要加强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双管齐下,促使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升,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学生学习的广度与深度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以及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从知识获取的广泛度与独立思考两个方向入手。首先,语文教师多要引导学生对课外读物的涉猎,这样不仅可以弥补课内教学知识点的局限,同时也可以对教学内容进一步拓展。这样一来,学生获取的知识量必然增加,并且其视野更为开阔。笔者在日常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会举办一些问答比赛与课外读物推荐会。例如在学习《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时,在教学中不仅会讲解课文内容,同时也会向学生讲述一些鲁迅先生的相关趣闻,这样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还能引导学生读一些鲁迅先生的文章。其次,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应注重学习深度的把握,既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接触,同时也要向学生传授学习的方法与技巧,从而实现学生能够独立的对所学、所接触的知识进行深层次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先要教会学生探究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逐渐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与深层次思考的习惯。除此之外,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还应将有深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逐步提升学生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并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形成语文思维。
3结束语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直接将课文中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很少会预留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方式无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无法应用于实际,进而影响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将生字词、课文内容等进行有效结合,借助完整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进而让学生在完成会读会写的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学习独立思考。
参考文献
[1]杨德才.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 未来英才,2017,(21):172.
[2]刘世明.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 课外语文(下),2016,(12):60.
[3]王志惠.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5):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