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19期   作者:张艳
[导读] 在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一直遵循着美德与美行相结合的教育观念
        张艳   
        德江县第二小学  贵州铜仁565200
        摘要:在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一直遵循着美德与美行相结合的教育观念,致力培养出具有美好品格的新青年。俗话说,成于内者必行之于外,行于外者也必入之于内。而对于小学语文而言,塑造出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小学生能够传承到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是比传授知识更加重要的一部分。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 程中,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入手,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通过认识汉字,学会欣赏汉字的形体美,奠定了学生的美德基础;另外还可以通过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教学对学生进行美好品德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品读中华典故来学习为人处世之道。将中华美德教育渗透进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出中华美德小少年。
关键词:中华美德;小学语文;渗透探究

        目前,在我国有很多小学生都普遍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他们并不能做到最长辈保证对基本的尊重,甚至有部分小学生会出现在家对家长颐指气使,出门之后频有不文明语言的出现。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在小学生身上完全得不到体现。所以,作为教师,势必有责任去培养小学生的中华美德。而想要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观,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增加对于中华美德的融入。用这种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培养出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师试图将中华美德渗透进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教学方法来作出研究希望能为当下小学生道德观的培养做出贡献。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感恩意识”
        近年来,很多青少年的道德水平已经开始逐渐下降。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对别人的劳动成果不够尊重,甚至会随意践踏别人的劳动成果。例如,很多学生在马路上行走时完全不会注意到刚刚被环卫工人打扫干净的马路,随手就将垃圾扔在路面上;在家里这部分学生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艰辛,从最开始的伸手要钱到啃老族,再到弑母,一个一个悲剧的出现都源于这部分青少年从内心深处就缺乏一种感恩之心。所以,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中融入对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感恩父母的意识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孝道是最基础也最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羔羊跪乳”“乌鸦反哺”“鹿乳奉亲”“哭竹生笋”等都是我国关于孝道的传统故事,这无不昭示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孝顺老人的美好品行。另外,“孝敬父母、关爱老人”不仅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还是国家能够持续进步的主要前提[1]。在小学生的语文教育中,教师应该适当的利用课程内容,向学生传达一种感恩父母,孝敬长辈的思想。

比如,语文教师在进行《百家姓》《静夜思》《每逢佳节倍思亲》等经典课文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适当地加入一部分家庭伦常、亲情意识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传统故事中尊重长辈,对父母心怀感恩的故事案例融入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用这样的方式来培养下学生的亲情意识和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这也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了极大地帮助。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的培养
        对于一名合格的中国公民而言爱国,热爱我们的祖国是我们必须要履行的责任,也是对于祖国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方式。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儿女几千年来从不曾丢弃的民族文化,无论是面临外敌侵略还是自然灾害,我们都一次又一次得挺过去了。所以,对于小学生,祖国未来的国之脊梁一定不能缺少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这不仅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也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目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就融入了很多爱国主义教育的题材。比如:《我爱家乡山和水》 、《可爱的家乡》、《我爱我的祖国》、《国旗在我心中》、《升国旗》、《长城和运河》以及《东方之珠》等课文,都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浓郁的爱国情怀。在教师进行这些内容的教学工作的时候,就可以适当地结合一些相关的历史典故,比如:“精忠报国” “留取丹心照汗青”或者是一些抗战英烈的故事“黄继光”“董存瑞”等经典故事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从铁骨铮铮的中华气节到抗战八年的宁死不屈,通过这一个又一个的案例来进行对学生的中华美德的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于学生的小学成长阶段。使学生能够通过祖国的历史底蕴,文化山河来树立出更加远大地理想。通过传统美德的教育,促使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创建文化课堂,传承民族文化
        将中华美德融入于小学语文课堂,可以有效地创建出语文文化课堂。而语文文化课堂的创建则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善于发现并及时进行课堂构思,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处处生化的目的[2]。文化的传播是一种非常抽象的过程,并不能对其进行量化。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及时地发现问题,并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中,教师就可以问学生:蒲公英妈妈的降落伞有可能会带着大家去哪里呀?这时学生就会拓展思维,说出世界各地的名字。这是教师就可以将学生的视线引导到国内。虽然这只是简单的地名介绍,但对于学生而言,却是一个了解我们国家的好机会。学生说去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国家有很多大好河山等着我们去发现。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就会使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更具文化气息,对学生的中华美德教育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三、结束语
        将中华美德融入于小学语文课堂不仅可以使学生滋养与传统文化之中,还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道德观的树立有着很大的帮助。小学生的中华美德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还需要语文教师们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钻研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周凤.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融入小学低段课堂教学的途径与策略 ——以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和语文课堂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2019,(8):13-15.
[2]黄玉凤.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教育[J].中外交流,2019,26(25):322-3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