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阳培
重庆市开州区陈家中学
摘要:在新高考改革全面落实的背景下,关于物理课的教学,教师需要在具体的思想观念上做出有效的革新。加强核心素养这一战略思想的深入贯彻,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活动举措进行有效的革新,从而保证围绕高中生所构建的物理课教学体系更加的系统,也能够让学生在参与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学科素养。下面主要从文化观念、联想思维、探究能力、实验精神、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就具体的活动举措进行有效的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前言:在高中阶段,物理是一门学习起来具有一定难度的学科,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具体的活动实施方法上进行创新。要顺应新高考的发展趋势,加强核心素养这一思想导向的渗透,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合理的教学模式。加强物理文化和情景的创建,对具体的活动形式进行创新,让高中生在参与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在思维和能力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在素养方面也能够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一、强调物理史的渗透,端正文化观念
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教师要让学生端正文化观念,让学生有效的掌握相关的物理文化内涵,从而认识到物理所具有的科学特性,以端正的态度对待物理课的学习,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文化整合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围绕课程中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加强物理史的搜集和整合,让学生掌握更加丰富和全面的物理知识,也能够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物理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索,保证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更加的全面和透彻。
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的过程中,则可以合理的设置故事会活动。就牛顿在力学方面的研究和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故事资料的整理,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和分享,让学生可以从文化观念方面进行端正。
二、构建直观的物理情景,激发联想思维
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教师需要在学生联想思维培养方面提高综合的重视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授课环境进行创新处理,通过情景的创设促使学生的物理思维得到有效的发散,进而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也能够有效改善传统物理教学中因为知识抽象性较强,导致学生在理解方面存在着一定难题的弊端。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较强的动力,并保持积极性参与到课程的探索当中。以“圆周运动”为例,在组织教学期间,则可以在课堂上,将生活中所具有的比较典型的圆周运动模型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在多媒体的助力下构建直观的运动模型,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进行参观,进而促使学生在物理思维方面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建设。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运动模型观察的过程中思考圆周运动背后所存在的物理学规律。
三、组织合作讨论活动,培养探究能力
对于高中生来讲,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要形成良好的探究能力,这也是核心素养所提出的全新要求,能够让学生更好的适应新高考的教学改革,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在组织合作讨论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活动的组织形式上进行合理的创新[1]。首先,做好学生的分组处理,创建良好的合作学习条件。
之后,教师要对具体的课程资源做好深度的调研和分析,对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教学任务的规划设置。让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围绕具体的物理问题进行合理的讨论,进而帮助学生有效地的思考和分析具体的物理知识。
例如,就“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组织教学时,则可以先引导学生就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探索,分别就具体的物理概念进行剖析,之后通过讨论的方式,就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展开分析,这样可以让学生的物理思维得到发散,也能够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有效的激发。
四、设置分组探究实验,培养实验精神
实验也是高中生物理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模块,同时在新高考的背景下,要求物理教师要积极的践行核心素养,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实验的探究活动,通过分组的探究和操作,仔细的观察具体的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中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促使学生整体对实验背后所具有的物理学内涵和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
在围绕“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一实验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则可以对具体的活动形式进行创新,强调实验活动中学生主体性学习地位的有效彰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分组,就具体的实验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索[2]。对电磁打点计时器进行规范操作,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整理,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具体的物理规律,并以此为依据对相关的物理知识和概念进行分析。不仅如此,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组的方式就具体的实验进行自主创新,设计实验环节,自主性的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的实验科学探究品质得到有效的提升。
五、拓展生活实践活动,提高社会责任
在物理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生活化拓展活动方面加强关注度[3]。并顺应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将具体的课程教学渠道进行拓展。在生活思想正确导向下,组织趣味性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索,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并建立起良好的物理思维,对生活中所具有的物理现象形成深刻的认识。
例如,引导学生围绕“机械能守恒定律”设置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平时 声中通过多种举措对相关物理案例和资源进行搜集,就生活中的具体现象进行观察,让学生在物理思维和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实现综合素养的有效建设。或者,鼓励学生就生活中的物理研究进展和技术革新进行深入发掘,强化责任意识建设。
结论:依前所述,在物理课教学活动全面落实的过程中,作为物理教师需要关注核心素养的深度落实要求,并且在活动组织和教学规划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进行创新。通过物理史的渗透,能够让学生在文化观念上进行有效的端正,同时也要注重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能够更好的发散自身的思维,进行深入的联想,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从其他方面进行教学的创新,让学生可以收获更高的感悟,增强学生在物理课学习范围内的综合水平,从而更好的适应新高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志辉.核心素养背景下物理课堂问题驱动式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4):79-80.
[2]杨家香.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J].才智,2020(18):141.
[3]刘树海.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J].学周刊,2020(16):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