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9期   作者:严春艳
[导读]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严春艳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美丰刘营中心小学
        摘要: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至今为止,一些优秀的文化精髓还世世代代对人们产生着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更好的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融入
        前言: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国家未来的发展,有利于我国人文方面的建设,有利于提升我国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成为当代教学的难题。教师应利用小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及时在课堂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扩充和讲解,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意义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由于小学生自身处于一个身体和心理都没有发育成熟的阶段,这一阶段受到的教育会影响到小学生的后续发展,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事物的能力非常强,因此在这一阶段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以让小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自身的魅力,可以帮助小学生正确的树立和传播传统文化意识,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也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二、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一)潜移默化,不断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潜移默化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并且教师应该不断对学生进行渗透。教师应该重视我国传统文化对于学生教育的作用,帮助学生认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文学知识,进而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习《望庐山瀑布》一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其中包含的夸张描写手法,教师要向学生渗透古代诗人在进行写作时会注意押韵,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押韵的写作方式,而且教师鼓励学生将其运用在自身写作过程中。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认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是小学生从小就保持良好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二)在识字教学中渗透,让国学文化滋养精神
        汉字文化可谓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课堂汉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接触汉字,在感悟汉字演变的过程和一个个生动的汉字产生的故事中,促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汉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能让学生牢固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还能让国学文化滋养学生的精神,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例如,在教学生认识“孝”这个字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按照自己的想象对这个字进行个性化的解析。之后,教师可以借助课件形象地将这个字拆分为上半部分(其实就是“老”字)和下半部分(其实就是“子”字)。

接着,引导学生根据所拆分的字的意思说说自己对整个字的理解,于是,学生很快联系生活实际而说出“小孩搀扶老人”的寓意。教师再出示“孝”的字义,即赡养老人、照顾父母。然后教师继续以“孝”字为契机,借助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古人遵从“孝道”的感人典故,从而有效地渗透了“孝道”这一传统文化,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渗透尊老、敬老、爱老的意识,鼓励学生传承这种宝贵的民族精神,并继续发扬光大。这样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深刻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无形中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
        (三)在经典诵读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
        经典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比较常见的教学措施,在经典诵读中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不仅会得到良好的效果,而且学生接受起来也会更容易、更自然。能够选入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典之作,都是经得推敲、经过了岁月沉淀的佳作,因此教师要借助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有效的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從而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受和理解。在诗词的诵读中,我国自古就有注重音律的传统,使学生掌握诗词的音律展开诵读,能够增强诗词的美感,同时能够在诵读的过程中将作者的感情更好的传达出来,也更容易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同时在诗词的诵读中教师还要将诗词的创作背景、历史背景、作者的阅历以及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给学生,使学生带着对诗词的理解进行诵读,这样更助于学生把握诗词诵读的情感,从而更好的感受古典诗词文化。在经典诵读教学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选择诵读的内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些比较简单、容易诵读的内容,例如《三字经》、《弟子规》和一些简单的唐诗等,而高年级的学生,教师要选择一些篇幅较长、含义较深的内容,例如经典的宋词元曲,还有诗词歌赋等等。
        (四)倡导阅读课外书籍,全面认识传统文化
        语文教师要根据高、中、低段不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为学生推荐适合的课外读物。如针对低段学生,阅读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其语言能力,教师可以推荐《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启蒙读物。针对有了一定语言基础的中段学生,应要求他们背诵诗文篇章,重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高段学生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较强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注重引导学生阅读故事类书籍,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积累分析、理解文章的内涵,从中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在持续的课外阅读过程中,其精神能够受到书本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成长。
        结语: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想要较好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必须将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当中进行延展,依据语文教学实际内容,精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深入的认知与了解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学生能够从传统文化当中受到较好的启发与教育,充分认知到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无穷魅力,并能够在今后积极主动的去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杜梅.小学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J].甘肃教育,2018(04):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