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人文素养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9期   作者:周德兰
[导读] 初中语文的教育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周德兰
        云南省玉溪第八中学
        摘要:初中语文的教育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但是传统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有很大的不足,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程度和社会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那么,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怎么样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素养;语文教学
        引言: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校、老师、家长做关注的就是学生的成绩问题,所有人都在密切注视学生成绩的变化,从而就导致了对于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忽视,教育也更加的侧重于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反而忽略了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和养成。语文课上也缺乏了活力,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思考,缺乏共情,更缺乏对未来的思考。所以老师要将自己的教育中心进行调整,学生成绩是一方面,只是反映学生对于这阶段知识的掌握情况,思想道德的教育才是更为重要的教育。
        一、强化人文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是在小学内容的提高,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也就变得更多。学生在掌握多种修辞手法使用方法的同时,还要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字词句,老师更要将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加强人文教育。初中生加强人文教育的目的,是让初中生可以用正确的态度面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美德。初中语文的教学已经不能紧围绕教材展开,深挖教材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养成的需要,所以老师要及时做好课外活动的补充,让让课外活动有效的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解释和强化,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升华学生的思想感知。
        老师在实际讲课环节中,要注意运用与之相关的史实资料,故事等来引导学生深入文章内容。比如在学习《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对于文章索要表达的感情能够进一步的了解,老师可以和学生讲述一下刘姥姥这个人物的大概生平,以及播放大观园的影视资料,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刘姥姥进入大观园后的心理变化过程。在与文中加入人文教育,会让学生更好更深入的和文章产生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会让学生学习和理解文章的难度大大降低[1]。
        二、老师点评学生更加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新课改中提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在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老师更注重和学生形成平等说话的关系,寻找和学生建立师生关系的平衡点,注重和学生的沟通交流。

所以在教学上,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要以肯定和鼓励为主,在肯定和鼓励的同时,也要指出学生的不足,要让学生的思想不断的趋于成熟。
        例如在学习《行路难》一文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两人成立一个小组,在学习文章之后,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环节,小组内部可以选择出优胜者,然后找自己内心旗鼓相当的对手或者是比自己强的对手进行下一轮的比拼,老师要不断的鼓励学生发起挑战和接受挑战,这样才会让学生对于《行路难》阅读情感和节奏上的把握更加的精准。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学生老师要与以肯定,对于不喜欢发言的学生,也要鼓励其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不要全盘否定学生,学生回答错了知识说明学生进入了思考误区,老师要做的是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找寻新的解决方法。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2]。
        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多样化
        语文的教学是具有一定的抽象化特征,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很难以理解,所以语文老师要学会善用信息技术的手段,让语文的内容可以具象化的呈现到学生的眼前。课堂上常用的信息技术教学是多媒体教学方式,老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到更多和文章相关的图片、音乐、影视等资料,这样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领会到文章索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春》一文时,老师可以线盒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印象中的春的样子,然后在利用多媒体技术间季节由冬过渡到春的这一阶段呈现出来,可以是现场寻找的视频,最好是老师提前准备好剪辑好的视频。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让学生领悟到春天带给人的无限希望。之后老师就可以从朱自清先生的生平开始,进行准备好的教学活动。
        而要合理的善用信息技术,首先是对老师提出了要求,老师要让自己处于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事物的状态,这样才可以利用新媒体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展开;其次老师要正确使用语言表达能力,语文的学习是有趣的,是幽默的,总之老师一定要想办法将枯燥的文字,用语言表述出来无限的可能性;最后因为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的魅力,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所以老师自身的三观和道德修养都是正向的、不存在问题的,所以老师自身的素养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四、结束语
        语文教育的改革变化是人肉眼可以看到的,在不断的完善和快速发展,语文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民族认知和认同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人文素养为中心的语文教育,势必会为学生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正向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汤志强. 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 基础教育研究, 2018, 000(003):55-57.
[2]陈求知. 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J]. 求知导刊, 2020, 000(011):50-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