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9期   作者:陈霞
[导读] 课程游戏化是幼儿教育的一大发展趋势
        陈霞
        宜兴市进修幼儿园 江苏省宜兴市 214200

        摘要:课程游戏化是幼儿教育的一大发展趋势,这一教育改革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利于幼儿能力素质全面发展。本文立足课程游戏化背景,详细探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要点与策略,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几点针对性建议,希望能为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区域活动; 开展策略

        在幼儿教育中,区域活动是不可缺少的组成内容。创新区域活动形式、优化区域活动效果对于提升幼儿学习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区域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1】。基于这一要求,下面就幼儿园区域活动现状以及开展策略等相关问题做具体分析。
1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几点问题
1.1活动区创设不合理
        在开展区域活动时,由于教师对这一教育形式掌握的不够深入与准确,导致会活动区域的设计与创设不够科学合理。幼儿教师在创设活动区域时多是从整洁度、美观性等角度考虑,忽视了在活动区域中开展游戏的现实需求,没有为游戏与区域活动的结合创造有利条件。
1.2区域活动与游戏的结合不紧密
        当前,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与游戏结合的还不够紧密。部分教师在设计区域活动时忽视了游戏环节,忽略了幼儿对于游戏的需求,从而导致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吸引力不足,使区域活动的功能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在设计与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不能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特点以及能力素质发展需求科学创设游戏情境,利用游戏带动幼儿思考与探究,让幼儿的各项能力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与发展。很多教师在组织幼儿参加区域活动时习惯性的将方法或知识直接告诉幼儿,导致区域活动失去实际意义【2】。
1.3区域活动未贴合幼儿实际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要紧紧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性格、心理特征,结合幼儿兴趣爱好开展,以保证最终的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相较于小学生、中学生,学前阶段的幼儿年纪小,认知水平较低,不具备多强的自我管控能力,并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幼儿普遍不适应、不喜欢枯燥的口头说教,他们喜欢游戏、活动,喜欢鲜明亮丽的色彩与奇特有趣的造型。基于以上特征,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教学互动必须要与游戏有机结合,运用游戏化的教育调动幼儿主观能动性,培养幼儿兴趣,为幼儿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容易忽略幼儿的实际特点与需求。
2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对分析
2.1设计游戏化区域活动
        在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时,应当根据幼儿的特征特点、学习发展需求,将区域活动有游戏有机结合,为幼儿设计游戏化区域活动,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确保活动的功能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游戏的类型丰富多样,为保证区域活动能顺利、有效的开展,在设计过程中幼儿教师还需根据区域活动的内容、目标、开展要求等选择适合区域活动的游戏,实现游戏与区域活动的有机结合。
        如在引导幼儿认识人民币时,就可将该项活动与角色扮演游戏有机结合。教师在室内一角布设出一个超市的环境,然后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扮演顾客、收银员、售货员等角色,相互进行金钱交易活动。在交易的过程中认识人民币面额。为保证活动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能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及时引导、指导幼儿,帮助幼儿科学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让幼儿的相关能力素质在这一活动中得到锻炼。

如在幼儿扮演角色进行交易、交流过程中,幼儿教师可适时询问幼儿:“人民币有什么作用,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能购买什么?”等。利用这类引导性、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幼儿思考探究,让幼儿掌握更多有关人民币的知识【3】。
2.2创设游戏化活动情境
        研究与实践证明,情境、环境是影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效果、影响幼儿学习发展情况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组织幼儿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要能立足实际学情,结合幼儿实际的年龄、体格、兴趣爱好、求知需求等各项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合理划定活动区域,科学创设活动环境与情境,有效提升区域活动的科学性、有效性,确保区域活动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在创设区域活动情境时,教师要基于游戏化活动理念,从照静、动等不同层次进行布局与创设。需要根据活动内容以及游戏形式科学处理位置、光线等内容,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活动条件。在投放材料时,教师也需按照游戏化区域活动的需求以及幼儿的操作能力、认识能力等科学投放,使幼儿能高度参与到游戏化区域活动中,在活动中收货知识与技能【4】。
        如幼儿教师在开展认识自然、认识世界的相关课程时,就应当基于以下内容合理创设区域活动情境。首先,在创设情境时对幼儿的认知、心理、情感等进行分析,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发展需求科学划定操作区、探索区等,并根据活动内容在区域内投放相应的材料,为区域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对于投放于活动区域的材料,教师要能保证每位幼儿都能从活动区域中选择到适合自己的材料并通过材料认识客观事物,具有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的机会。其次是要准确把握区域活动的主题。本次区域活动的主题是“认识自然、认识世界”那么活动区域内就应当有天平、地球仪等材料。幼儿能利用这些儿材料完成“感知平衡”以及“比较重量”等活动。
2.3把握游戏化主题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在设计区域活动时要能准确把握游戏理念,基于游戏理念设计活动主题,确保区域活动的顺利、有效实施。而为保证区域活动主题设计的科学性与有效,在设计前教师要能通过观察、访谈、测试等方式准确把握幼儿的兴趣爱好,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游戏化主题,并开展与主题对应的活动,有效实现教育目标。
        如在开展环保教育课程教学活动时,教师设计的游戏化区域活动要能凸显“环保”这一主题,要能充分运用各类材料与活动培养幼儿环保意识,有效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组织幼儿开展“我爱社区环境”的游戏活动。在活动区,教师提前投放进废纸、水瓶、电池等各种垃圾废弃物,让幼儿在肮脏杂乱的环境中生出保护环境、清洁环境的意识,然后自己发挥想象力制作各类清洁工具清扫社区,恢复社区干净整洁状态。教师也可引导幼儿利用各类废弃品进行创作与循环利用,变废为宝,让环保理念深深扎根在幼儿心中。为进一步升华活动主题,在活动的最后幼儿教师还可组织幼儿开展一次评选活动,让幼儿在班级内讲解展示自己的环保成果,然后由其他小朋友以及教师一起评价。经过层层评选后对贡献最大的幼儿授予“环保小卫士”称号。通过这样的游戏环境增强幼儿的成就感、自豪感,提高幼儿的积极性,激励幼儿在日后学习、生活过程中也积极践行环保理念理念,主动保护环境【5】。

结语
        综上所述,区域活动是重要的幼儿教育形式,在丰富幼儿生活技能,培养幼儿认知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教师要立足实际学情与区域活动目标科学选择游戏,促进游戏与区域活动的有机融合,有效优化区域活动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秀荣.课程游戏化背景下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分析[J].考试周刊,2020(80):117-118.
[2]于鑫.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活动探究[J].新课程,2020(39):205.
[3]赵静.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活动[J].新课程,2020(39):32.
[4]陆萍.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讨[J].读写算,2020(24):58.
[5]方军英.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J].科普童话,2020(28):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