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雪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傅家镇中心小学 255000
摘要:在各级教育教学当中,因材施教均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且只有满足了学生的心里需求,才能够使其学习起来更有动力。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师应该结合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特点创新与改革教学模式,积极构建与学生内心需求相符合的课堂氛围,借助激励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心理,使其能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从而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以下,笔者将围绕小学语文课堂展开具体探究,就心理学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出相关建议性策略,以此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心理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前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科学应用心理学知识,能够使教师更好了解学生的内心特点,从而科学组织并开展教学工作,同时有助于提升教师心理素质,形成科学世界观。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模式,要将因材施教的方法运用在具体教学当中。可见,为了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结合学生之间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等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开展针对性教学,以此扬长避短,真正带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其树立一定自信,为其将来更好的学习与发展打下稳固的基础。
一、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引导其感受成功的乐趣
心理学表明,人在反复失败的时候极易会产生一定的恐惧感。对小学生而言,其正值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对失败的恐惧会导致其不敢尝试新鲜事物,从而在学习中表现的十分被动。对此,语文教师就需要有效激发其学习动机。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成功带来的快乐会成为一种情绪力量,促使学生产生努力学习的意愿[1]。所以,在日常教学当中,教师应尽量扬长避短,为学生提供展开自我的平台。除此之外,要引导学生以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特别是语文学科,血多问题并没有特点答案,重点是让其获得学习体验。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更要积极鼓励,要让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小学生具有争抢好胜的特点,教师要利用其这一特征借助合作竞争的方式激发其学习兴趣。如,在带领学生学习生字的时候,教师首先即要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可鼓励学生间相互沟通,看谁的方法多。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评价,让后借助合作交流的方式相互分享方法。针对象形字,借助画一画或者想一想的方式记忆;针对复杂字,借助拆分的方式记忆。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把一些较偏的字编成字谜或者顺口溜,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强化学生学习能力。
二、将教学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对于为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其最重要的即是主体的积极参与。而为了调动小学生的参与性,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此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强化其对外界诱惑的抵抗能力。除此之外,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情境教学的方法提升学生应对能力[2]。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于的当下的教育需求。所以,教师有必要对教学氛围营造的力度加强,以此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能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塑造良好的三观。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关于《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相关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就需要积极加强对情境的营造。课文主要讲述一位父亲在震后的38小时中对儿子的营救,充分反映出了父子间的情感。课文中对人物行为、语言以及心理的描述有很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此让学生切身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通过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父母之爱、亲情之爱,进而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构建愉悦轻松的教学气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内心愉悦,其身体才会处于最佳状态,在此期间其潜能才能够被充分开发出来,小学生也是如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能够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3]。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并热爱学生。教师要对学生的情感给予中分的尊重,以赞美和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身上的优点,要真诚的与学生交流,理解学生的处境和心理,帮助其解决生活中与学习中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和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作为认知的必要前提,情感在教学中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教师以要对学生展示出鼓励的眼神和真正的笑脸,通过与其亲切的交流和对话,和学生展开心灵互动。通过构愉悦轻松的教学气氛,学生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期的教育发展,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借助心理学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引导其感受成功的乐趣;将教学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构建愉悦轻松的教学气氛。以此,充分带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促进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邵娟,白冬青.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7):38+25.
[2]李小芬.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J].才智,2020(17):28.
[3]马娴敏.语文教学中德育对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影响分析[J].才智,2020(1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