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引入群文阅读初探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9期   作者:木春顺
[导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 2017 年版) 》的颁布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以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升为目标,
        木春顺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第一中学    674100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 2017 年版) 》的颁布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以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升为目标,采用更为高效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将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相结合,将有助于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实施。基于此,在阐述群文阅读、“群文阅读”和传统“单篇阅读”关系的基础上,就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方式进行探究,研究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群文阅读  传统单篇阅读  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语文课程的目的既有培养“脚踏实地”的语用技能,也有建构“仰望星空”的诗意情怀。然而,技能和情怀的形成都非一蹴而就,需要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方法,新课改明确强调了阅读教学要注重方式方法。群文阅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探索阅读从量变到质变的阅读教育方式的视角。
一、“群文阅读”的概念理解
        在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群文阅读的重要性和实效性日益受到关注和肯定。“群文阅读”一词经由台湾赵镜中教授介绍到中国大陆之后,经过一些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和深化,作为一种新兴教学理念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浙江特级教师蒋军晶以他丰富的教学经验为依托,撰写了《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一书,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本关于群文阅读教学的专著。广东特级教师李祖文《关于“群文阅读”教学的一些冷思考》一文,对群文阅读教学的理念和做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西南大学于泽元进一步厘清了群文阅读的概念:“从本质上是师生一起对群文进行整体性阅读的过程。”[ 1 ] 而重庆树人研究院王雁玲《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索》则从群文阅读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系统。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指较短的时间内,教师围绕事先确定的议题,选择多个文本开展教学活动。“群文阅读”能够让学生穿梭于不同文本和不同话语体系之间。我们可以将某一单元、某一本书作为素材,也可以将教材内外的相关内容加以灵活组合甚至拓展深化,但相关材料的处理必须围绕同一议题进行,才能实现立足教材,拓展延伸,师生共读共研的教学目标。
二、“群文阅读”和传统“单篇阅读”的关系
        “群文阅读”和现在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传统的“单篇精读”二者是什么关系呢?
        “群文阅读”和传统的“单篇精读”是互融共生的关系。“单篇精读”是“脚踏实地”练基本功,为学生的阅读力奠基,“群文阅读”是“仰望星空”开眼界,为学生的阅读力展翼。二者绝不矛盾,各有优势,可互为补充。“群文阅读”是在“单篇精读”基础上的拓展与升华,单篇精读的根基没打好,“群文阅读”就做不好;另一方面,单篇精读不能原地踏步,需要向“群文阅读”方向升华,否则不利于学生阅读视野的拓展和阅读思维的发展。此处有三个问题需要说明:
        其一“群文阅读”需以教材的文本为拓展与深化的基础,不能天马行空,所以立足教材是前提。当然,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

单篇精读一般按部就班,由基础知识到内容理解,程序分明,尤其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非常有效,比如对于文言文的学习这种方法甚好。“群文阅读”应首先处理好基础知识,然后将重心落在对关某一个或几个“议题”的探究上。
        其二,不是所有的阅读篇章需要采用“群文阅读”的阅读形式,相对而言那些“焦点”较为开放,涉及面非常广,生成性强的文本比较适合“群文阅读”。有些文章适合传统方式的阅读,比如主体侧重于说理抒情、较为抽象而内容又较烦琐的文本。
        其三,时间安排与运用。传统的单文阅读教学往往用多个课时,从各个角度对一个文本进行解读和赏析,“群文阅读”教学则须在更加集中的时间内围绕议题进行整体阅读和探究,不追求面面俱到。二者各有侧重。、
三、“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尝试
        如同所有的“五四”新文学作家一样,“弃医从文”的鲁迅高举着“人的文学”旗帜 , 想要以笔代刀改造国民性的弱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的《记念刘和珍君》便称得上是这样一篇振聋发聩的文章。人生既会有灿烂的阳光,也可能有凄冷的风雨。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怎样担当起生命难以承受之重?面对逆境厄运的考验,怎样扼住命运的咽喉?鲁迅的回答是:直面人生。直面人生,就是正视人生的苦乐顺逆,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通达乐观的健康人格。所以,在执教的时候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作为了本课一个重要的教学标。
        基于此,笔者在执教时将该课的重难点定义为掌握文中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和深入体会鲁迅在文中的复杂思想感情。为了让学生理解鲁迅的作品中丰富的思想内涵,所以上课时候将《为了忘却的纪念》和散文诗《野草·淡淡的血痕中》补充进了课堂,这三篇文章都是鲁迅的作品,且都是针砭时弊的犀利好文。《为了忘却的纪念》是为了纪念“左联”五烈士而写,《野草·淡淡的血痕中》写于一九二六年四月八日,很显然是针对“三一八”惨案而发的议论,通过梳理这三篇文章中提到的事件,尤其是对“记念”“忘却”“猛士”“庸人”“造化”“淡红的血色”“微漠的悲哀”等关键词的分析和解读,对于学生了解作文缘起、时代背景、作者思想情感、作品内涵大有帮助。
        这3篇文章文体有异,写法不一,文字量较大,想要在材料当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综合概括能力不可或缺。 在课堂上,反复地指导学生解读文中重点章句,反复训练他们的概括能力。通过这种方法,鲁迅笔下对“真的猛士”牺牲的锥心之痛,对反动政府残忍行为的极端愤慨以及对冷漠看客的鄙视嘲讽被学生很好地领会和接受。
        为了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直面人生,理解坚韧,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补充了以下的文章:林希《石缝间的生命》、周国平《面对苦难》、曾卓《悬崖边上的树》。
        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阅读量有着明确的要求:“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量不低于 150 万字。”[ 2 ] 群文阅读是一个非常好的提高语文素养的方法,在概念上它可能是一个新的提法,但与“对比阅读”在本质上有着相似性。群文阅读在实践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具体问题,比如课时安排上如何与本单元教学相辅相成、如何确定出有意义的议题、如何围绕议题设置出有意义且不琐碎的问题。这要求语文教师每天要花不少时间在读书上,只背课文的教师经满足不了现在学生的需求了,这对语文老师是一个鞭策,“终身学习”不是一句空话,时代和生情赋予语文教师新的使命——做阅读的点灯人,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带领语文课堂走向鲜活。
参考文献:
[1]于泽元,袁伶逸 群文阅读的内涵、精髓与核心价值 [ J ]基础教育课程,2016(21) :30-34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